中国京剧在海外传播与影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京剧在海外传播与影响

中国京剧在海外传播与影响   摘 要: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有效传播是当代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战略。自京剧从1919年在海外传播以来,已有近百年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并产生了重要影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既体现了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课题组进行了英语翻译对京剧在海外传播的有效性实证考察,提出了促进中国京剧在海外传播和跨文化交流的对策。   关键词: 京剧;海外传播;跨文化交流;对策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4)01-0106-05   基金项目:天津市艺术科学研究2012年度规划项目《基于演出效果的的京剧剧本翻译与中国京剧在世界的传播》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B12029。   作者简介:李四清,女,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邮编:300204   陈 树,男,???北工业大学理学院本科学生。邮编:300401   陈玺强,男,天津青年京剧团国家一级演员。邮编:300061   京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清高宗(弘历)八十寿辰,徽伶高朗亭等率领“三庆”徽班进京贺寿演出,演出结束后,立足京城。此后许多徽班相继进京,其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最负盛名,被称为“四大徽班”,历经数十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京剧。京剧的表演形式独具特色,集唱、念、做、打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性,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中国京剧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作为“国粹”的京剧在世界各地传播的现状如何,京剧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外国人接受京剧的程度如何,怎样才能使京剧真正走向世界,如何提高京剧在海外传播的有效性,这些问题都值得研究。   一、 中国京剧在海外传播的历史、现状及问题   自1919年梅兰芳首次率剧团赴日本演出至今,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京剧的对外交流主要是由文化部和外交部组织的,京剧成为国家的文化使者。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使京剧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体现了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19年开始到20世纪40年代末。这一阶段最具代表性的是梅兰芳大师在海外的演出。梅兰芳1919年4月21日至5月27日率剧团到日本访问演出,迈出了中国戏剧走向世界的第一步。梅兰芳剧团从东京到大阪再到神户,演出的剧目有《天女散花》、《御碑亭》、《黛玉葬花》、《虹霓关》、《贵妃醉酒》、《尼姑思凡》、《琴挑》、《游龙戏凤》、《武家坡》、《嫦娥奔月》、《春香闹学》、《游园惊梦》。梅兰芳的演出非常受欢迎。日本媒体评论:“梅最精彩的地方就是他扮演的天女踏上飘渺的云路时的舞姿,真是举世无双。”[1]这是梅兰芳第一次在外国舞台上表演中国京剧。梅兰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他在京剧的唱、念、做、打、舞、表情等方面均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极大地丰富了京剧的表演手段,充分体现出中国戏剧美学的特色和文化内涵。   1924年10月,梅兰芳率团再度赴日演出。他带去了《贵妃醉酒》、《洛神》、《廉锦枫》、头本《虹霓关》、《红线盗盒》、《御碑亭》等梅派代表性剧目。演出期间,东京各大报纸以醒目标题予以报道,高度赞扬梅兰芳精湛的演技,梅兰芳的名字也因此在日本家喻户晓。中国京剧在日本的传播也深刻地影响着日本剧坛。日本剧坛曾多次移植、改编中国京剧,如1925年2 月,宝冢少女歌剧团在宝冢歌剧院演出《贵妃醉酒》,由酷似梅兰芳的秋田露子饰演杨贵妃。   1930年1月,梅兰芳一行二十余人赴美国演出,先后在华盛顿、纽约、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檀香山等地演出,受到热烈欢迎。美国电影界认为梅兰芳的表演艺术对电影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派拉蒙影业公司还将他表演的《刺虎》搬上银幕。波摩拿学院、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先后授予梅兰芳文学博士学位,以表达对这位艺术大师的敬佩之情。   1935年3月,梅兰芳剧团赴苏联演出。原定在莫斯科演5场,在列宁格勒演3场,后因观众购票空前踊跃,改为在莫斯科演6场,在列宁格勒演8场。最后苏联对外文化协会又请他在莫斯科大剧院再加演一场,每场演出完毕,都要谢幕多次,最后一场谢幕达18次之多。观看演出的不仅有苏联政要,还有苏联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德国戏剧界泰斗布莱希特,著名文学家高尔基、阿·托尔斯泰等也前来观看演出。[1]   梅兰芳的演出消除了当时西方对中国戏剧甚至中国人的偏见,促进了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增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国京剧这一东方艺术奇葩在世界戏剧舞台上大放光彩。   第二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派遣京剧团赴世界各地访问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