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634分阅读下列材料-蚌埠第四中学.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634分阅读下列材料-蚌埠第四中学

蚌埠四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命题人:张文娟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清明节是中国传统最重要的祭祀节日,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2、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 妻 妾 一般称谓 妻 (正室) A.三哥(20岁,弱智) B.四哥(14岁) 妾一(侧室) C.大哥(25岁,聪慧) 妾二(侧室) D.二哥(22岁,残疾) A. B. C. D.( ) A.作为各级贵族的 生活准则 B.作为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 C.作为惩罚违礼贵族的依据 D.作为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 6.“虽无相权,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最早出现于( ) A .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7、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工部 B、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工部 C、尚书省 门下省 中书省 工部 D门下省 中书省 尚书省 工部 8.“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 ) A.参加科举考试 B.等待朝廷察举 C.投笔从戎戍边 D.投作官吏幕僚 9、秦朝郡县制是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 )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10、监察制度的存在,使中央权力不断得到加强。下列官职或机构不具有监察职权的是( ) A.御史大夫 B.通判 C.按察司 D.军机处 11、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根本上反映了(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 12.“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  ) A.郡国并行制度   B.郡县制 C.分封制 D.察举制度 13.有学者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传统中国的帝制为西史所未有,其独特即在君主专制一切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巧妙结合。”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4. 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 ) A.都是中央集权制 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 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 15、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人答:“金榜题名。”有人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朱元璋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万钢说:“畏法度者快活”时,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16.“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选官制度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A.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 C.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D.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17.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18、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