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命观缺失原因及对策探析.docVIP

大学生生命观缺失原因及对策探析.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生生命观缺失原因及对策探析

大学生生命观缺失原因及对策探析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他杀的事件逐渐增多,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高校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了解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现状的基础上,着重从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分析大学生生命观缺失的原因。同时,重点从高校教育工作的角度提出了开展生命教育四个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观;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377-02   生命观是指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生命及生命的意义、价值、人生态度、人生理想等重大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对于已经经历过高考,在激烈的博弈中顺利跨入高校的大学生来说,生理和心理应该都比较成熟,应该有一个健康成熟的生命观。但是,当代大学生对生命的困惑以及对生活意义的迷茫却通过各种行为表现出来。根据对生命的影响与伤害的严重程度,生命观的缺失可分为几个层面:忽视生命,虚度时光;轻视生命,伤害身体;无视生命,自杀伤人。大学生缺失的生命观,模糊的生命意识,失范的生命行为不仅给自己带来无法治愈的伤痛,给社会造成久久不能平息的负面影响,也给国家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不必要的人才损失。因此,探讨我国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缺失的原因及不断完善我国高校生命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   一、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自身因素   导致大学生生命观缺失的因素很多。但从主观原因来分析,大学生自身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生命认知能力较弱;适应能力较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1.生命认知能力较弱。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生命是个体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物质基础,是社会存在和延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正确认知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但是,据有关学者调查,79.8%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命运自己无法主宰,生命质量严重受到各种未知因素的影响;65.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生命很脆弱,难以把握;3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不能够敬畏生命;15.3%的同学觉得人生如戏,得过且???。这些数据说明有相当部分学生对人的生命缺乏正确的认知。既缺少很高的生命追求,又觉得命运难以预测;既对生命缺乏敬畏之心,又觉得生命难以把握;既恐惧死亡,又不珍惜有限的生命[2]。   2.适应能力较弱。大学生在中学时代是家长的好孩子,老师的好学生,同学们的好榜样,这些在无形当中就会形成一种优越感。但在大学里同学之间的水平相当,所以在大学期间他们很有可能会遇到考试成绩不如意、生活不适应、恋爱受挫等问题。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往往缺少一种积极、乐观、豁达、“越是没人爱越要爱自己”的人生态度。由于心理上不成熟,社会经验缺乏与现实生活的不适应组合在一起,往往容易导致意志消沉,自暴自弃,对人生失去信心。因此,大学生适应能力较弱会导致他们对未来生活缺少美好的预期,从而直接影响健康生命观的建立。   3.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一次考试的失利,一次与男(女)朋友的争吵就可能导致学生通过极端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可见,生命观的缺失并不是直接由外在压力的大小决定的,其根源在于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较低。根本原因在于,当压力超过自身心理最大承受力时,这种压力会导致其心理扭曲。尤其是当大学生个人心理压力不能及时有效地释放时,往往会感到失落、苦闷、纠结,甚至出现放弃生命的心理倾向。并且随着以后遇到更多的问题,所遭受的挫折、失意、痛苦就越大,这种心理倾向会陷入恶性循环、愈演愈烈,最终导致其放弃了包括生命在内的一切。   (二)家庭因素   1.家庭关系的状况直接关系大学生生命观的状况。一般来讲,在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性格比较外向,对待生活态度积极乐观,即使生活中出现失意、挫折,也能够正确对待,一般不会采取过激行为。相反,在权威甚至“独裁”的家庭关系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不愿或羞于与他人交往,有的甚至会对他人抱有敌意,遇到问题时容易采取极端行为。另外,特别是家庭关系缺失,如孤儿、单亲家庭,因为过去的创伤性记忆,经常会在他们遇到挫折的时候重新唤醒,这会导致他们情绪消极,严重的形成心理疾病,甚至走上自杀的绝路。   2.不科学的教育方式也会影响大学生生命观的形成。溺爱的教育方式对给生命观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目前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都比较优越。这比较容易形成他们自我中心、依赖性强等性格,从而降低他们抗挫折能力。另外,过高的期望水平和过于严格的要求都会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有的父母把自己没有实现的希望强加给自己的孩子,而忽视了孩子自身的兴趣和特长,结果很有可能导致自己的孩子也没有了希望。   (三)学校因素   传统的应试教育和教育实用主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