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战时期人口内迁与湘西民族地区工业化历史考察
抗战时期人口内迁与湘西民族地区工业化历史考察
摘要:抗战时期,大量人口内迁湘西民族地区。内迁人员迁入和兴办机械半机械化企业,加速了湘西民族地区的工业化;同时,大量人口内迁产生的巨大消费量也使湘西民族地区工业化进程加速。
关键词:抗战时期;内迁人口;湘西;经济;工业化
中图分类号:K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12 抗战时期,大量人口内迁湘西民族地区。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作为生产者,内迁人口投资或从事一些现代导向的工业或手工业生产,提升了湘西民族地区的工业化水平。作为消费者,急剧膨胀的人口使湘西各种物资消费量暴涨,这又推动了相关物资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加速了湘西民族地区工业化进程。
一、大量人口内迁湘西民族地区
抗战时期,中国东部人口大规模地向西南迁移,这就是近代中国人口的“西进运动”。湘西民族地区处于东部沿海进入西南川黔滇的要道上,人口大量迁入在所难免。但抗战时期迁往湘西的人口和迁往大西南途经湘西的人口到底有多少,很难形成确切可靠的统计数据,只能依据相关材料推算。据记载:当时湘西“人口一天天地增长”,仅洪江一地,“较之战前,差不多已增长一倍”[1]。尤其是湘西南部(今怀化市境)各县更为突出。
根据以上两个表格的数据,可以推算出:1941年时,湘西各县人口比1935年至少增加50~60万。此后,湘西人口仍然保持上升趋势。据载:1939年,沅陵县人口为34.64万,1943年上升为38.45万,1945年则为39.73万人[5](P105)。1939年,靖州人口为65 886人,1942年飙升为87 227,比1939年时多2万多人,1945年仍然保持84 261的高数位[2](P120)。常识告诉我们:战争时代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上升是不变的法则,湘西民族地区也不例外。所以,这些新增人口主要是内迁人口。此外,还有几个因素需要我们注意:1、当时大量湘西精壮人口流出,参加抗日斗争。2、战时还有大批农村青年躲避拉壮丁而四处藏匿,农村中隐瞒人口的现象很突出。因此,湘西当时本地人口统计总量必然少于战前人数。假如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那么,内迁湘西的人口将大大超过60万。
上述研究表明的还只是战时内迁湘西民族地区人口的一部分,亦即那些曾经定居或至少短期居住湘西的人口,因为只有这些人口才可能被政府的统计数据所包含。因此,还有大量的迁往大西南途经湘西民族地区并作短期停留的人口我们必需注意。
何一民的研究表明:作为战时陪都的重庆以及四川的地理条件、生活环境都较好,因而成了内迁各政府机关、工厂企业、文化团体的首选之地。除此,迁往云南、贵州等省的也不少。实际上所谓人口西进,指的就是东部沿海沿江人口向地处西南地区的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的大迁移。[6](P145)历史上,湘西的湘川、湘黔驿道就是中国东部通往大西南的交通要道,林则徐赴任云贵巡抚时就曾假道湘西。而战前国民政府修筑的湘黔、湘川公路更成为战时东部人口“西进运动”的主要通道。当时,江浙一带内迁人员经湘西进入四川和贵州的非常多。由于乘客拥挤,湖南省公路局租用江南汽车公司客车14辆,调拨沅陵站承担客运。1938年4月—1939年7月统计,沅陵—新晃线,完成客运量达31.97万次,客运周转量525.23万人公里;行李包裹1 332.9吨。1939年8—12月,湘川线完成客运量46 656人,客运周转量589.34万人公里,行李包裹267.1吨。1943年7月,川湘鄂区汽车联运处设沅陵总站,配客车17辆,调整客运线路:川湘线逢1日由重庆开沅陵,1 017公里,路程5天,逢2日,由沅陵开重庆,月各发车3次;湘鄂线逢7日由恩施开沅陵,651公里,路程5天,逢5日由沅陵开恩施,月各发车3次;沅晃线:单日由沅陵开晃县,238公里,途程1天半,双日由晃县开沅陵,月各发车15次;沅陵—宫庄,逢3、9日对开,月各6次;沅陵—辰溪,逢双日对开,月各15次。[4](P399)
陆民权认为抗战时期“内迁的人口,估计达五千万之众”。曾任国民政府铁道部长、交通部长的张公权也认为“到1940年,沿海各省逃往大后方的人民,从一亿八千万增加到二亿三千万,以致全国人口总数之一半定居于中国后方”。这一说法与前一种估计基本相同,大约为5 000万人。考虑到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市是接纳移民的主要地区和湘川、湘黔公路成为重要输入线的事实,我们可以想象当时迁往湘西的人口和迁往大西南途经湘西而短暂停留的人口数量,绝不在百万之下。
二、内迁人口与湘西民族地区经济工业化
大量人口内迁,强劲地推动湘西民族地区经济市场化[7],也推动了湘西经济的工业化。一方面,一些外来人员或者把企业迁入湘西或者在湘西新建企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我国个税改革民生取向.doc
- 我国上市公司外汇风险暴露货币差异和行业差异.doc
- 我国中小印刷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doc
- 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doc
- 我国临床用药参考资料中问题.doc
- 我国乡土文化特征及其转型.doc
- 我国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强度演进关系.doc
- 我国企业内部治理监督机制问题与对策探析.doc
- 我国仲裁员身份制度完善.doc
- 我国企业并购中评估方法选择和运用探析.doc
- 2025年宠物美容师职业技能考核试卷:宠物美容师宠物营养与饮食管理试题.docx
- 2010-2023历年安徽是宣城市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素质测试历史试卷(带解析).docx
- 2010-2023历年安徽明光市二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政治试卷(带解析).docx
- 2025年大学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库:数据分析与计算方法应用实战试卷.docx
- 2010-2023历年安徽怀远县包集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带解析).docx
- 电子功能与元器件材料与功能材料的分类.pptx
-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模拟冲刺题库:现代诗歌鉴赏与文学感悟能力.docx
- 2025年注册会计师《会计》新准则收入准则应用模拟试题.docx
- 推普和语言文字规范使用.pptx
- 推文撰写培训.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