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槲皮素纳米制剂研究进展
槲皮素纳米制剂研究进展
[摘要] 槲皮素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其极低的水溶性限制了其应用,为提高其水中溶解度及其生物活性,包载槲皮素的纳米制剂被广泛研究。本文对近年来槲皮素纳米制剂的发展进行了归纳整理,以期为槲皮素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槲皮素;脂质体;纳米粒;微乳
[中图分类号] R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8(a)-0024-03
槲皮素(Quercetin,QT)是一种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自由基抗氧化、抗炎抗过敏、抗癌防癌、抗HIV等多种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1-2]。槲皮素结构中虽然含有5个酚羟基,但由于其分子晶体紧密重叠堆积,导致其在水中几乎不溶,水中溶解度仅为0.166~7.7 μg/mL[3],极大地限制了槲皮素的体内吸收和生物活性的发挥。为了促进槲皮素生物活性的发挥,近年来多种槲皮素纳米制剂的研究被报道,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槲皮素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1 纳米粒制剂
Kumari等[4]利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载槲皮素的PLA纳米粒, 平均粒径130 nm, 包封率达96.7%,该纳米粒未改变槲皮素的抗氧化活性。体外释放实验表明,纳米粒对槲皮素有良好的缓释作用,在生理盐水为释放介质中,96 h后槲皮素的最大释放量可达到87.6%;在牛血清蛋白(BSA)溶液中槲皮素-PLA纳米粒与游离槲皮素相比,有着较低的荧光淬灭效率,证明PLA纳米粒对槲皮素具有控释和保护作用。
Wu等[5]以丙烯酸树脂E(EE)和聚乙烯醇(PVA)作为载体利用纳米沉淀技术制备了载槲皮素的纳米粒,实验发现,当QT∶EE∶PVA 的投料比为 1∶10∶10时纳米粒的粒径小于85 nm,粒径分布较窄且多分散系数小于0.3,所得纳米粒的产率以及药物包封率均在99%以上,纳米粒中的药物释放速率比游离槲皮素提高74倍;提示该纳米粒显著提高了槲皮素的抗氧化活性,在DPPH清除速率、抗超氧化物形成、超氧化物阴离子清除速率和抗脂质过氧化方面均比游离的槲皮素更加有效。
Tan 等[6]研究了载槲皮素的卵磷脂-壳聚糖纳米粒(QT-L/CS NP)用于局部给药,平均粒径为95.3 nm,载药量为2.45%。离体经皮渗透实验表明,给药12 h后,表皮和真皮单位???积槲皮素含量为9.00 μg和 3.31 μg,分别为槲皮素丙二醇溶液的1.45倍和1.32倍。在体经皮渗透实验中,当给药3、6、9、12 h时,QT-L/CS NPs制剂在皮肤表皮层和真皮层中的药物含量为8.40 μg和 2.21 μg,分别为槲皮素丙二醇溶液的2.3倍和1.2倍。病理切片研究发现,经过QT-L/CS NPs处理的小鼠背部皮肤,角质层溶胀、细胞排列疏松,间隙明显加大,且有较为明显的角质层分层和剥落现象,表明L/CS NPs可以削弱角质层的屏障作用,从而促进药物的经皮渗透。皮肤抗炎作用研究表明,经过QT-L/CS NPs的作用,小鼠耳廓由二甲苯引起的皮肤急性炎症能得到显著抑制和缓解。
Li等[7]选用高温乳化-低温固化法制备了槲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QT-SLN),得到的QT-SLN在透射电镜下分散性好、圆整、均匀而不粘连,平均粒径为155.3 nm,包封率为91.08%,载药量为13.20%,Zeta电位为-32.23 mV。用透析法考察了QT-SLN的体外释药行为,表明其体外药物释放符合双相动力学过程,前期释药快速,后期释药缓慢,与槲皮素原料药相比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大鼠口服动力学研究表明,与原料药相比,QT-SLN体内吸收增加,作用时间延长,相对生物利用度为571.4%,可显著提高药物疗效。Dhawan等[8]的实验也表明,将制成的QT-SLN大鼠静脉给药可改善大鼠的记忆保持能力,说明固体脂质纳米粒可促进槲皮素对血脑屏障的渗透。
2 微乳制剂
将槲皮素包载于微乳中可提高槲皮素的溶解度,改善槲皮素的经皮渗透及口服吸收。
Gao等[9]利用伪三元相图与单纯网格法优化了微乳处方,该处方包括7%油酸乙酯为油相, 48%的吐温80为乳化剂,45%的乙醇作为助乳化剂,微乳液滴平均粒径为38.9 nm,槲皮素在其中的溶解度(4.138 mg/mL)与在水中的溶解度(0.17~7.7 μg/mL)相比有显著提高。试验研究了载槲皮素微乳在大鼠肠道的原位吸收,结果表明其吸收参数如 Ka,t1/2 以及摄取百分率与载槲皮素胶束溶液有显著差别。大鼠肠道不同部位吸收试验表明结肠部分具有最好的渗透性,其次为回肠,再次为十二指肠。
李剑惠等[10]制备了粒径为16 nm的槲皮素微乳制剂,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回流实验研究了该制剂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