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肌痹课件

随证加减: 若肌痹,淫淫如鼠走,津液脱,腠理开,汗大泄,或不仁,四肢急痛,或复缓弱,唇口坏,皮肤变色,宜石楠散,或麻黄止汗通肉解风痹汤或西州续命汤,或麻黄汤。 主症:肌肉疼痛,皮肤红斑,发热。 兼次症:肌肉无力,皮疹以眼睑周围和胸背部为多,色多红紫,关节酸痛,或口渴、口苦咽干,大便燥结,小便黄赤。 舌象:舌质红绛,苔黄。 脉象:洪大或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通络。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味。 毒热入络 3 3 犀角(水牛角代替)、板蓝根清热解毒, 土茯苓解湿热之毒; 赤芍、白芍、牡丹皮凉血活血; 生地黄凉血滋阴除痹; 葛根解肌清热; 丝瓜络通络。 全方共奏清热解毒凉血通络之功。 随证加减: 若热甚者加黄柏、连翘;表虚者加生黄芪。 主症:肌肉酸痛无力,肌肤不仁,纳呆腹胀。 兼次症:面色萎黄,肌肉萎缩,吞咽不利,毛发稀疏。 舌象:舌淡苔白。 脉象:沉或弱。 治法:健脾养胃,益气养血。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 脾胃虚弱 4 4 人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 白术燥湿健脾,加强益气助运之力; 茯苓渗湿健脾,与白术合用增加健脾利湿之功; 木香、砂仁理气止痛; 半夏、陈皮祛痰止呕; 当归、黄芪益气养血。 全方共奏健脾养胃,益气养血之功。 随证加减: 若肌痹日久肌肉萎缩、无力明显者,加桂枝; 阳虚寒甚者,加附子。 若肌痹,坐卧不安,寒气所加,体重怠惰,四肢不举,关节疼痛,饮食无味,宜茯苓散 主症:肌肉酸痛无力、麻木不仁,唇甲色淡 兼次症: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自汗,四肢乏力,头昏眼花,心悸气短,或皮肤感觉异常。 舌象:舌淡苔薄白。 脉象: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活血通络。 方药:八珍汤合三痹汤加减。 1 气血亏虚 5 党参、黄芪、当归、白芍、熟地、甘草、续断、怀牛膝益气养血,滋养肝肾; 丹参、川芎、独活、细辛活血通络,祛风散寒。 诸药同用,能起益气养血、活血通络作用。 若肢体偏瘫者,用补阳还五汤加味; 胃纳差者,可加神曲、麦芽、鸡内金、焦山楂; 肢体发凉甚者,加制附片、桂枝、葫芦巴、巴戟天; 瘀血重者,加三棱、莪术、水蛭,地龙、土鳖虫。 若肌痹,皮肤不通,表实里虚,外不得曳,腰脚疼痛:治宜独活散方;若肌痹虚,体重怠惰,四肢不举,关节疼痛,不嗜饮食,食则咳,咳则右胁下痛,阴引背及肩,不可转动,宜大黄芪汤。 主症:肌肉无力、酸痛顽麻,气短乏力,肌肤瘀斑。 兼次症:头晕头重,胸闷脘痞,纳呆,泛吐痰涎,皮色黯滞或见痰核硬结。 舌象:舌胖大有齿痕,舌淡,有瘀斑,苔白或腻。 脉象:细弱,或滑或涩。 治法:益气活血,化痰通络。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控涎散加减。 气虚痰瘀 4 6 黄芪、人参、白术健脾益气; 陈皮、苍术理气燥湿化痰; 川芎、桃仁、当归活血通络; 升麻、柴胡使清气上达清窍; 威灵仙、炒栀子清热通络; 肉桂温经通络。 全方共奏益气活血,化痰通络之功。 随证加减: 若阳虚明显者加附子。 若肌痹,体重,胁引肩背不可以动,动则咳嗽,胀满,留饮痰癖,大便不利,宜半夏汤(严氏济生方)。 (1)毫针 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取大椎、风池、大抒、曲池、足三里、阳陵泉、环跳、肾俞。 (1)小草乌干粉0. 3-0. 6g,吞服;或3-6g,煎服。治风湿肌痛。(《云南中草药选》) (2)九仙草、过山龙各6g,煎水煮酒服。治腓肠肌痉挛、风湿疼痛。 3.物理疗法 红外线疗法、紫外线疗法、激光疗法。· 【转归预后】 肌痹的转归与预后取决于正气的盛衰和邪气的轻重。正盛邪轻者易治,正虚邪重者难疗。毒热入络证病势凶险,易热入营血或逆传心包,危及生命。湿热阻络证缠绵难愈。寒湿阻络证病势较缓,治疗较易,但若治不及时或久治不愈,则内舍脏腑。肌痹若久治不愈,阳损及阴,阴阳侧贫。或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外邪容易再犯,内患容易再起;脾胃虚弱,气血亏虚,又有气虚痰瘀,而使肌肉萎缩,或下肢瘫软久久不复,预后较差,甚至影响生命。 【预防及护理措施】  1.畅情志,勿生气。 2.预防感冒,注意潮湿,避免汗出当风。 3.积极治疗,防止传变。 4.病后宜进行功能锻炼,增强体质。 5.加强营养,饮食有节,咸淡适宜 。 【结语】 本病病位主要在肌肉,可涉及皮肤、筋脉、关节,与脾(胃)、肺等脏腑关系密切。 其病因多为外邪痹阻肌膝、脉络;内因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 肌腠脉络痹阻,肌肉失养为其主要病机。 本病有虚、实之分,实多为寒、湿、热、毒和痰癖之邪,虚多为脾胃气血亏虚。病久气血亏虚,加之脾虚失运,水湿停滞,痰瘀始生,痹阻肌肉,易为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