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谨而信”——传统蒙学说话之道
“谨而信”——传统蒙学说话之道
摘 要:传统蒙学致力于与日用伦常息息相关的切近之事,其中必然囊括生活日用的说话之道。“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此语便为传统蒙学的说话之道定下了“谨而信”的基本论调。“谨”指言语慎重,不多言;“信”指言语诚实可信,不妄言。传统蒙学对蒙童“谨而信”说话之道的要求是对儒家“非礼勿言”礼教规范的践行,以期蒙童日渐近仁,得以锻造成为圣贤的坯璞。
关键词:蒙学;说话之道;谨;信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204-02
古时学校级别的设置没有当下精细的划分,只是笼统的分为“小学”和“大学”。古代“小学”一词有多种含义,既可以指初等教育,也可以专指文字训诂学,为避免歧义,所以使用“蒙学”指称初等教育。蒙学即“启蒙之学”的省称,古人将对儿童开始实施教育称为“启蒙”,这个阶段的教育亦称“蒙养教育”。传统启蒙之学之所以被称为“小学”,不在于学生年龄小,而主要在于与这种较小的年龄相适应,教的都是些浅显、具体而微的切近之事,“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1]5,蒙童学习的内容始于整齐服饰,其次是言行举止的规范,再次则是做学问,至于其他事宜巨细,蒙童皆要知晓。归结到一点,蒙童所习之事就是日常生活的种种规范。学也者所以学为人也,而人才之成始自儿童,“蒙学的使命就是要从日常言行着手,教育蒙童学习各种礼仪,同时培养蒙童恭敬的心,以铸就一个圣贤的坯璞。”[2]129-130
传统蒙学致力于与日用伦常息息相关且具体而微的切近之事,其中自然囊括生活日用的说话之道。“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3]21,为人子弟者,在家庭之内要致孝双亲,出门在外则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而诚实可靠,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如此躬行实践之后,如若还有余力,就再去学习文学。孔夫子的一句话便为传统蒙学的说话之道定下了“谨而信”的基本论调。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载,“谨”,从言堇声,本义作“慎”解,乃严整自饬之意,言语容易伤人贾祸,为最宜慎重者,故从言。“堇”为黄色黏土,其质地甚为细密,“谨”意即言思缜密,故从堇声,指言语要勤思慎重小心。“信”,诚也,从人从言,指“言合于意也”,指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可信的。《淮南子·人间训》载“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圣人敬慎地对待所有事情,任何行动都符合时宜。“谨而信”的说话之道便是要求蒙童养成严谨的心态,以敬慎之心处世,不妄言,不轻举,待时机恰好时,再采取适宜的行动,这正是圣人之举。
传统蒙学推崇“谨而信”的说话之道不仅是对“蒙以养正圣功也”的追求,更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礼教时期儒家礼教纲常对蒙童德行修养的要求。礼是社会公认的、合式的规范,礼的推行不是依靠外在的权力,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个人对礼教规范的敬畏之感,人服膺于礼是一种自觉,是经过教化过程而主动地服膺于传统的习惯,因而蒙童应对之礼所遵循的“谨”、“信”之道就是对儒家“非礼勿言”礼教规范的践行。“凡言与行思,中以为纪”[3]7,蒙童所言、所行、所思都要以儒家伦常所倡导的中庸之道克制自身,“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4]125,孔子认为中庸是最高的德行。否则“怒多横语,喜多狂言,一时偏急,过后羞惭”[1]37,人在发怒之时多说蛮横之语,喜悦之时多说狂妄之语,一时将话说偏说急,事后又总是羞愧难当,这样说话总是有失体统,更甚者祸从口出,最后竟被舌头夺去了性命,“可怜八尺身命,死生一任舌头”[1]38。《诗经·大雅·抑》载,“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兰之玷,不可为也”,白玉上的污点尚可以打磨掉,而人的言论有瑕疵就没有办法补救了,此语告诫世人必须谨慎自身言语,须臾不废。蒙学的使命便是从儿童的日常言行着手,时时加以训导,鞠养蒙童成就其身的德性,因而指向平日说话之道的“谨”、“信”二字便为蒙童的日常应对之礼建构了一个道德规范的框架,蒙童需要在“谨而信”诸方面着劲用力,涵养德性。
谨,慎也,关照于说话之道即“慎其所出”。正如明代大儒方孝孺在《幼仪杂箴》所说,“发乎口,为臧为否。加乎人,为喜为嗔。用乎世,为成为败。传乎书,为贤为愚”,言语之出,或褒扬或贬低;加之于人,或欢喜或嗔怪;用之治世,或成功或失败;载之书册,或贤明或愚钝。因此,蒙童决不可逞一时口快,勤思慎重口中所出。《论语》多处载有孔子对言语谨慎的赞誉,如“刚、毅、木、讷,近仁”[4]272,“讷”即说话谨慎、小心,孔子认为谨慎自身的言论是仁德的一种表现。传统蒙学对蒙童说话之道的要求是对儒家“非礼勿言”礼教规范的践行,蒙童自然要追求“仁者,其言也讱”[4]235的儒家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数学试卷五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9.doc VIP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00002).docx VIP
- DBJ∕T 13-71-202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docx VIP
- 新生儿低血糖临床规范管理专家共识.pptx VIP
- 三角函数 新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与题型精练(新高考地区专用).docx VIP
-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最全).doc VIP
- 组织效能提升工作 坊 系统思考:如何破除组织防卫,提高组织效能.docx
- 《GB30000.27-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27部分:吸入危害》最新解读.pptx VIP
- 园林绿化养护台账.docx VIP
- 智慧医院智慧消防系统设计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