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oca—Cola译名变迁看商标翻译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Coca—Cola译名变迁看商标翻译策略

从Coca—Cola译名变迁看商标翻译策略   摘 要: Coca-Cola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历时近一个世纪,其营销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该饮品的中文译名——“可口可乐”。然而该译名的得来并非偶然,本文通过该饮品译名的变迁,提出商标翻译必须充分关注商标的功能,特别是广告功能,进而指出商标翻译中相应可行的翻译策略,如创译、归化及音、意译结合等。   关键词: Coca-Cola 商标翻译 广告翻译   1.引言   十九世纪末,美国药剂师约翰·潘伯顿在自家的地窖内无意中研发了一种饮料,味道独到可口,令人神清气爽。他的会计师弗兰克·罗宾逊建议将其命名为Coca-Cola。Coca和Cola分别是两种植物的名称,前者产自南美洲,后者产自热带非洲、南美巴西等地,从二者中皆可提取醒脑提神的可卡因。之所以用这两种植物名作为该饮料的名称,是因为它们是该饮料主要成分的来源。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Coca-Cola进入中国市场。刚开始时,该饮料的销售业绩非常糟糕,后来出现转机,销量节节攀升,直至成为国人家喻户晓的饮品。Coca-Cola在中国市场上前后遭遇的巨大反差很大程度上跟其中国译名的变迁有关。   2.Coca-Cola译名的变迁   Coca-Cola起初在中国的译名为“蝌蝌啃蜡”,该译名采取的是音译的手段,基本能照应到原文的发音,但译名本身的联想意义非常糟糕,更不用说让人将其和可口的饮料联系起来。因此,这款饮料几乎不被中国市场认可,无人问津。后来可口可乐公司想出办法,登报悬赏350英镑征求译名。当时身在英国的一个中国年轻人蒋彝用“可口可乐”四个字击败了所有对手,Coca-Cola在中国的译名因此固定下来。虽然译名不能像原文名称那样表明饮料的组成成分,但是译名联想意义积极。因语义显豁,能充分体现出那种“美”味饮料给人带来的舒爽痛快的感受,所以在概念表达上更接近于“Coca-Cola”的“原汁原味”(2001:59-60,詹蓓)。此外,译名“可口可乐”四个字不仅音似原品名,而且应用双声叠韵的手法,读来朗朗上口,易念易记易传播。采用新的译名之后,Coca-Cola在中国的销量迅速攀升,加之其在全球成功的营销策略,该商标已经成为可口可乐公司的无形资产和巨大财富。据美国相关杂志报道,可口可乐(Coca-Cola)的商标价值已达240亿美元(2009:178-180,伊小琴)。   3.商标的功能   从Coca-Cola中文译名的变迁及其市场接受度的变化可以看出商标名称之于商品的重要性。要能很好地选定商标名称或者翻译商标,译者首先必须明了商标所承担的功能。   一般而言,商标的基本功能是标识商品来源。商标的产生就是方便消费者识别商品的来源,所以有此功能者才可成为商标。中国一些知名品牌,如“狗不理包子”“大娘水饺”等不仅能让消费者一眼识别商品种类,还能迅速从同类中作出区分。随着商品包装的日趋多样化和图像印刷等技术的快速提高,商标的标识功能在慢慢淡化。   除了标识功能之外,商标的另一个功能是广告宣传,这是商标的核心功能,并且愈来愈受到广大商家的重视。一般而言,商品名称应具有注意功能,能够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2000:51-53,胡开宝,陈在权),这和广告界AIDA标准相一致。AIDA是英文单词Attention,Interest,Desire,Action的首字母组合,分别表示“注意、兴趣、欲望和行动”,表明广告效果的四个层次。因此商品的名称一旦确立,就承担了该商品的广告职能,名称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商品的市场影响力的强弱。中国知名白酒品牌如“稻花香”、“五粮液”等,对于品牌的成功营销而言都功不可没。   商品名称还应具有记忆功能。商品的名称一般应简洁易记,以便消费者识记并且口口相传,这和广告营销策略中对广告口号的要求“易读易懂易记易传播”完全一致。中国家电品牌名称如“长虹”、“康佳”,自行车品牌如“永久”“凤凰”等都采用中国传统的双字词语模式,不仅涵义美好,而且用词简洁,方便记忆。   4.商标的翻译策略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国市场越来越成为各大公司、大品牌在全球贸易中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商品涌入中国市场。随之而来的商标翻译问题受到了广大商界、译界、传播界等人士的关注。商标的翻译因译者认知视角不同,表现出来的问题也不同,“蝌蝌啃蜡”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用有效的翻译策略,而商标翻译策略必须满足以下几点。   首先,满足商标的功能。译者在翻译商标的过程中,必须对商标的功能了然于胸,尽可能像原文一样等效传递所有信息。在没有可能完美传递原文所有信息的时候,可以以商标的广告功能为重,进行相应的处理。鉴于上述对商标广告功能的分析,商标的翻译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属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