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策略.doc

例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例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策略

例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策略   把多媒体技术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这是因为多媒体技术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在呈现教学内容时直观形象、色彩鲜明、视听并茂、动静皆宜、生动逼真,它可以把高度概括的概念、枯燥的计算、烦琐的应用题、抽象的几何知识等展示出来,以弥补传统手段的不足,优化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的动态组合和使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集中注意力、启迪思维、培养能力、减轻学业负担,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1.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 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创设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探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思维,使他们想学、愿学。例如在教学“商不变规律”时,采用故事引入,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生动形象的画面,并伴以美妙的音乐,很快就让学生进入了学习过程。故事老人(多媒体):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好不好?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猫妈妈分鱼’。在一条风景秀丽的小河边猫妈妈带着一群小猫生活,其中有一只名叫肥肥的小猫,它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猫妈妈就想找个机会教育帮助它。有一天机会终于来了,猫妈妈钓到很多鱼,又要分鱼了。猫妈妈对身边的肥肥说:‘给你6条小鱼,平均分给2只小猫吃吧’,许多小猫拍起手来表示满意,唯独肥肥大叫着说:‘6条小鱼太少了,不够吃’。猫妈妈说:‘那好,我给你12条小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吃’。话音刚落,肥肥又叫又跳:‘不够,不够。’猫妈妈又说:‘那我给你24条小鱼,平均分给8只小猫吃,怎么样?’肥肥得意地说:‘够了,够了。’猫妈妈和其它小猫都笑了起来,而肥肥却莫名其妙”。这时老师停止多媒体播放,问:同学们,为什么猫妈妈和其它小猫听完贪吃而又自作聪明的肥肥的话后,都笑了呢?猫妈妈是运用什么知识来帮助教育这个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的小猫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在这里一段多媒体视频让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而且学生的思维一直被教师牵引着,学生沉浸在快乐的学习之中,学习兴趣浓厚。又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运用展示“猴山上的小猴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分成四块,分给猴甲一块。猴乙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乙两块。猴丙更贪心了,它抢着说:‘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最多吗?”随着上述情境的不断展开,学生趣味盎然,悬念顿生,思维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此时教师把握时机,导入新课,这样的开课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注意力。   2. 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重难点,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小学生遇到知识重难点往往不容易解决。这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学生感知学习内容的过程,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协同利用起来,能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 ,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新知识内化。例如相遇问题应用题的重难点是正确理解相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分析解题思路。在教学中先设置这样一道准备题:张华家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钟走60米,李诚每分钟走70米。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可分以下几步进行:第一步,创设动态情境,帮助学生准确理解题意,用屏幕显示张华、李诚两家用太阳表示并不断闪烁,当发出第一声悦耳的响声后,张华、李诚分别从两家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经过3分钟相遇,这时又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张华走的路程用蓝色表示,李诚走的路程用红色表示,屏幕底色是浅黄色,色彩清晰艳丽。这时教师提出问题:有几个人在运动?出发时间怎样?从哪里出发?出发后方向怎样?结果怎样?教师抓住“相遇问题的关键,加深学生对“两地、同时、相遇”等关键词的分析和领会,形象深刻的提示了事物的发展、变化与结果,使学生准确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为后面的例题教学清除障碍。第二步,观察、质疑,得出结论。利用多媒体逐步逐步的演示两人走的时间与路程的变化情况,并质疑:(1)出发3分钟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多少?(2)两人所走的路程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从而使学生准确理解到:相遇时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和就是两家的距离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在这里教师通过一个小小的Flash动画的直观演示,突出了相向而行的两人各从起点出发开始直到两人相遇的难点。突破了难点后,学生对相遇应用题特征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因而解答起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