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四季度职业暴露 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季度职业暴露 ppt课件

职业暴露 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2017年第三季度院感培训 定 义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 程意外被各种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者或者病人的 血液、体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 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人体物质)污染了皮肤 、黏膜或者被含有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流行病学中将职业危害称作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面临的主要职业危害 生物性危害 化学性危害:化疗药物、消毒剂、麻醉药物等通过黏膜和皮肤接触危害健康。 物理性危害:射线、腰背疼痛等。 心理、社会性危害:超负荷工作、压力大等 护理工作职业防护的重要性。 护理工作的对象是病人,其中许多是急慢性传染病和没有症状的病原携带者,护士经常同他们接触,如防护不当则极易被感染。常见而又易感的有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和痢疾、伤寒、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调查发现,尤以乙型肝炎的感染率最高,约为30%左右,占各种行业人员之首。这主要是由于护理工作同乙肝感染者接触密切造成的。 要有职业安全防范意识,采取防范措施,减少职业危害 物理危害:针刺伤,噪声,射线、腰背疼痛等。 生物性危害:指传染病包括SARS、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结核杆菌、流感病毒。(禽流感)等。 1)针刺伤(医疗锐器伤) 文献报道,护士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护士是医务人员中最易接受的血液、体液的人群且多为危险性接触,刺伤后存在发生经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危险性。 发生在输液拔针操作、手术缝合、传递时损伤、采血注射时、处置废物 (1)注射、抽血静脉穿刺等操作时病人突然移动 (2)将血标本注入试管时,取下针头时 (3)拔针时 (4)拔针后将裸露的针头拿到集中 消毒处理时 (5)分离针头和针管时 (6)将针头 重新插入针罩时 (7)不正规的传递器械 (8)会阴 切开缝合时视野不够和病人不合作时 消毒剂 甲醛、煤酚皂、戊二醛、奥氧都是常用的挥发性化学灭菌剂,对皮肤和粘膜、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且甲醛还有致敏诱变致癌作用。长期暴露于这些多种微量的有害气体之下,会出现有害气体的相加现象,这种慢性的远期效应,往往不易被人们注意。 长期接触微量的麻醉废气后,可导致麻醉废气在 机体组织内逐渐蓄积,而达到危害机体健康的浓 度,并可能产生慢性的氧化物中毒和遗传学影 响,同时对手术室人员的听力、记忆力等也产生 影响。 通过血液、体液传播的感染性疾病 HBV、HCV、HIV等 通过空气、呼吸道传播的感染性疾病 流感、TB、SARS等 通过排泄物传播的感染性疾病 肠道寄生虫、痢疾等 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的感感染性疾病疱疹等 感染性职业暴露的评估 分型 : 轻度类型暴露: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 重度类型暴露: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 暴露源不明型暴露:不能确定暴露源者. 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因素 (一)防护意识淡薄 (二)针、刀刺伤与割伤 (三)皮肤粘膜暴露 (四)空气污染 (五)其它相关因素 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 (一)加强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教 育,强化自我防护意识,增强职业暴 露防护的自律性; (二)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及标准,贯彻 标准预防原则,加强自我防护; (三)医院加强职业暴露预防资金的投入, 提供有力的职业安全保障,为医务人 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的概念: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既强调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也强调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和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再传至病人。因此,标准预防既保护病人又保护医务人员,故又称为所谓的双向防护。 标准预防的措施 1、洗手:接触每个病人前后,每次操作前后都要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 2、戴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 ;医务人员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标准预防的隔离措施 标准预防的隔离措施是根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