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关王小波一些琐事
有关王小波一些琐事
按下葫芦起了瓢
王小波1997年突然去世后,不管是捧他的还是骂他的,我越看越不明白,越说越不像我那位同学。我和王小波熟得不能再熟了,可看这些人写出来的王小波,我根本就不认识。
有人引经据典地痛骂王小波。有人引经据典地热捧他。其实对鲁迅的评价也是如此。不管如何褒贬,所有写出来的鲁迅都和我从《鲁迅全集》里读出来的不是同一个人。
前几年国内有种说法:中国二十世纪前半期的杂文思想家属鲁迅,后半期就属王小波。
我和王小波是师兄弟。我喜欢鲁迅。他喜欢萧伯纳。大概他对鲁迅和萧伯纳的看法与梁实秋有点相近。我则与他们不同。王小波是我大学同学,梁实秋和李敖是我小学校友。
萧伯纳再好,除了读原文,也只能欣赏翻译者的手笔。鲁迅则能直接欣赏原文。故我倾向于鲁迅有甚萧伯纳,结果留在了国外。王小波倾向于萧伯纳有甚鲁迅,却回国去了;有点阴差阳错。
前几年中文网上曾激烈争论过胡适和鲁迅,其实都是各自说各自的胡、鲁,和那个按下葫芦起了瓢的葫芦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鲁迅曾说,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其实对鲁迅本人的评价何尝不也是如此?都是评论者根据自己的立场观点来曲解胡、鲁。我从坊间对王小波的评价也能感觉出这种味道。顺便说一句,不论哲学立意,单说文笔,胡适确实不如鲁迅老辣。
胡鲁政见不和,鲁尝批胡。鲁迅死后,胡适却说:鲁迅是个自由主义者,决不会为外力所屈服。鲁迅是我们的人。胡适并不参与,而且劝阻那些痛批鲁迅的人。这使人想起北宋年间一对政坛冤家。因政见不和,苏轼曾遭宰相王安石贬抑。王平时不大填词,偶有一首《桂枝香》却震烁今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的政敌、北宋第一大词人苏东坡见了这首词后不禁赞之:“此老真野狐精也!”(杨湜《古今词话》)读鲁迅的《野草》,也能有野狐精之叹。其实王小波的杂文也有野狐精味。惜夫现代人光顾着背单词,考托福,读不出来了。
王小波确是理工科生
1960年代国内曾有一漫画电影《没头脑和不高兴》,前两年热卖的《中国不高兴》的书名即化自这个影片名。
此书高举民族主义大旗,“呼唤高尚集团”,成了鼓吹“要做英雄国家”的复兴宣言,好像要组建复兴社会党似的。这玩意儿在德国、意大利和日本都流行过,后来在一些阿拉伯国家也流行过。其余脉就流变成后来的“虔诚军”。当年“大日耳曼种族优越”的冲锋队员如果在虐犹事件中胆敢强奸“肮脏的劣种”犹太妇女,污染了大日耳曼种族遗传血统的纯洁,立刻拉出去枪毙。德军所到之处,军纪严明,那才真是“英雄国家”的“高尚集团”。
本来对这类洋鬼子玩剩下的垃圾论调大可不必认真。唯其在文中直指我的大学同学王小波“根本就不是一个理科生,他从来就没有修习过任何真正的理科课程”却是应当认真澄清的。因为我是王小波同班同学。如果他没修过理科课,岂非我也没修过理科课了吗?这完全不是事实。我们不但修习过真正的理科课程,而且还正经修了不少。
可能因为我们上的是中国人民大学,“不高兴”的作者便以为我们“从来就没修习过任何真正的理科课程”。
人大当然以文科见长,但在我们上学时却有两个理工班。其一是经济信息系,教计算机。后来经常在记者会上解释中国金融政策的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就是我们那届的该班毕业生。另一个便是我们贸易经济系下辖的商品学班;数理化生、仪器分析、实验技能、大宗商品的抽样检验,举凡能生成日用工业品和食品所需要的任何科学技术原理都教;培养方向是商品检验的技术人员,安能不是理工科?加盖成仿吾校长印信的王小波毕业证书就影印在《王小波画册》一书中公开出版了。上面明明白白印着“工科学士”。为了满足同学们的求知欲,数学教员朱光贵老师还专门给我们开了相对论物理,用线性代数推导洛仑兹变换,当时在别的教科书里还没见过这种教法。
我们这个专业“文革”前只招收过研究生。我们那届本科就是中国的“商品一期”。“不高兴”的作者说王小波“最多也就是修了几门计算机课程吧,还没有拿到学位”,好像很看重学位似的。正如中国古代科举所谓“不愿文章中天下,只愿文章中试官”。
王小波的文章中了天下,中不中试官,拿不拿学位,倒不那么重要了。其实王小波还真没修过什么计算机课。
在美国留学期间,王小波曾在统计系当过助教(TA),其间给我写过一封信,谈他对多变量统计集簇分析(Multivariate St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