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散文教学中美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散文教学中美育

浅谈散文教学中美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早在18世纪,席勒就在《美育书简》中提出:“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散文,既有语言美、意境美,又有思想美、结构美,是人类感情与美的积淀,也是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最好的文本资料。通过语文课堂中的散文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辨别真善美丑的能力,净化灵魂;可以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他们的文明修养,提高生活的幸福感;可以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使学生在德智美各方面得到发展。下面就散文教学谈谈对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培养。   一、在教材中感知美   要让学生能欣赏美、创造美,首先必得感知美,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感官,用自己的耳朵、眼睛、鼻子、皮肤、舌头去感知事物,获得美的享受,从而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世界,与作者沟通神气、感应心灵。在教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带上一朵小花,让学生闭上眼睛,用手指去感受花瓣的可爱柔润,嗅嗅窗外正在盛开的桂花香味,比起枯燥空洞的说教,更能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及其带给人类的巨大馈赠,心中自然满怀感恩。上《肖邦故园》时,听一首肖邦的夜曲,感受一下费玉清的《梦驼铃》,弥漫在作品中的对故乡的万种离情、一怀愁绪也就深深地打动了学生。   当然,最能再现作品的神韵美,使课文内容在声韵美的感受中浸入学生的心田,引起学生的审美感受的方法,莫过于诵读。语言优美精粹、简洁自然的美文,只有通过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美。比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雨气空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语句的参差错落、回环反复、词语重叠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连绵悦耳,抑扬而流畅,可以鲜明地感受有一种美的旋律和节奏存在其间,在富有节奏美的同时更蕴含着诗意美。在这富含音韵美的声声念念中,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听雨的感受,对故乡的孺慕之情都浸入到读者和听众的心田。在今天的散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只关注只言片语的赏析,没能通过诵读把整篇文章的情感贯穿起来,割裂了文本,更割裂了感情,所鉴赏的也只能是技巧,而缺失了情感上的熏陶,又何谈美的享受呢?   二、通过想象和联想欣赏美   散文一般都是在景物的传神写照中自然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情与景天衣无缝般的融合,构成了作品的艺术境界。在教学中,通过想象和联想,才能唤起学生的审美心理,使其产生热爱美、追求美的强烈愿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进入作者创设的意境,引发共鸣。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要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   讲授《江南的冬景》时,对于特别具有意境美的段落,我要求学生在脑海中想象画面,如粉的微雨之中,门对长桥,窗临远埠,茅屋之中晕着红黄的一圈灯光,三五酒客闲谈喝酒,一切都是那么悠闲淡雅。在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意境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联想:你可曾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意境?有的学生会想到戴望舒《雨巷》中的江南;有的会想到冬日暖阳下在阳台上看书喝茶,有的会想到在农村老家过除夕时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美妙的想象融入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之中,就会产生一种美的身临其境之感,甚至对作品进行了艺术性的再创造,审美感受也更丰富。   讲授《故都的秋》时,我引导学生联想:有没有听过秋日蟋蟀的叫声?有没有听过湛蓝的天空传来的鸽哨声?有没有在深秋清寒的早晨,听过清洁工用竹枝扫帚打扫的声音?有没有感受过脚踩厚厚的落叶发出的沙沙声?通过联想,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唤起了学生心中生活美的回忆,从而加强了对作者所创设意境的理解,体悟作品的艺术美,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以自己的生活体验领会作者的情感。   三、在写作中创造美   “感知—理解—鉴赏—创造”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必经之路,审美的最终目标是在审美创造中达到思想与情操的升华。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感知和欣赏美,更应鼓励和指导他们表达和创作。学习完一篇课文,学生在认识和体验课文中美的形象、美的情境后,就会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   如在老舍的《想北平》中,作者通过写北平的胡同、北京的瓜果蔬菜、北京的老城墙等日常生活的事物和画面,表现出对北平平民生活的热爱和眷恋,更有想北平而不得回的入骨思念。讲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写《故乡的》,学生在领悟了老舍的情感后,在写作中自然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