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图示 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侵蚀后地貌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常形成山岭 未侵蚀地貌 构 造 地 貌 向 斜 背 斜 2.断层: (1)判断方法。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一是看岩体 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 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如上图,A、B与C地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因此是断层,但D处只有破裂但无位移,所以不是断层而仅为断裂。 (2)断层地貌。 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 沿断层线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谷地或低地 下降岩块 华山、庐山、泰山 块状山或高地 上升岩块 断层不 同部位 东非大裂谷 常形成裂谷或陡崖 大断层 实 例 地貌类型 【拓展提升】 地质构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主要应用 【考题研析】 考古界人士常说:“汉墓十室九空”。“沉海昏,立吴城”在鄱阳湖边流传了1 600多年。近年来,鄱阳湖出现了史上少有的低水位,让海昏侯墓呈现在人们面前。下图为鄱阳湖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示区域的地质活动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示范围内的岩石均是沉积岩 B.庐山的隆起主要是断裂抬升 C.图示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西移 D.P地的地质地貌是背斜谷 (2)结合材料判断,海昏侯墓保存完好主要得益 于( ) A.地壳运动,沉入湖底久 B.地质稳定,环境变迁小 C.加强保护,人为破坏少 D.岩性坚硬,外力侵蚀弱 【思维导引】 【尝试作答】(1)__B__,(2)__A__。? 【变式训练】 (2017·台州模拟)读某地地貌景观及其沿MOQ一线还原的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1、2题。世纪金榜导学1.字母所示区域,属于向斜山的是( ) A.M B.O C.P D.Q 2.根据地质构造示意图分析,该地( ) A.花岗岩层广布并且出露地表 B.地壳水平运动作用不强烈 C.大部分地层有整体抬升过程 D.内、外力作用均比较明显 【解析】1选B,2选D。第1题,根据岩层的形态,可判断地质构造类型;再结合地貌景观图,可判断地形类型。第2题,地质构造示意图显示,岩层发生弯曲褶皱,另外还有断层,这属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有些岩层已经不完整,说明受到了外力作用的影响。 考点三 外力作用的地貌 外力作用主要通过流水、风、冰川、海浪、重力等改变地表形态,其表现形式有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重力作用、化学作用等形式。下面是主要的三种作用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1.风化作用: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状风化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分布地区 形成的地貌形态 2.侵蚀作用: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风力 侵蚀 分布地区 形成的地貌形态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溶 蚀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 侵 蚀 流 水 侵 蚀 分布地区 形成的地貌形态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 冰川 侵蚀 分布地区 形成的地貌形态 3.沉积作用: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 风力 沉积 河流出山口、入海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长江三角洲、恒河平原)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形成冲积扇(河流出山口)、三角洲(河流入海口)、冲积平原(河流中下游) 流水 沉积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 沉积 【拓展提升】 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地貌表现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 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多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形成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形成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③风力作用:在风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专题使用)决策分析.ppt
- [2016]中国古代文学【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ppt
- [2016]中国古代文学【第四编隋唐文学】.ppt
- 《工程量清单计价应用指南》第-1-章--绪论.ppt
- 《吃水不忘挖井人》精品课件.pptx
- 1.1-地球与地图课件.ppt
- 3-4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ppt
- 201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模块1-第2讲-中国古代文明成熟和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pptx
- 7下——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总结课件.pptx
- 2016小学毕业班语文综合复习总结材料.doc
- 注册验船师高频真题题库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高频题库带解析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考试必备资料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精选题库带分析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考前冲刺必刷题附答案2025.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0讲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3讲 生物技术与工程(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7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检测)(原卷版) .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3讲 生物技术与工程(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