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医学解剖课件之脑干内部结构
脑干内部结构 人体解剖教研室 冀珍妮 脑干的内部构造 脑干内部结构也是由灰质、白质和网状结构组成,但远比脊髓复杂。 特点是: ①灰质不再连贯成柱,而成为分离断续的核团,称为神经核。 ②脑干的白质主要由纵行的纤维束构成,纤维束在脑干内交叉传导,打乱了脊髓原来的灰、白质的界限。 ③在延髓上部和脑桥,原脊髓中央管周围的灰质成为第四脑室的室底灰质。 ④脑干中央的网状结构范围比脊髓扩大。 灰质 脑干的神经核 脑神经核 非脑神经核 脑神经核 运动核 一般躯体运动核 特殊内脏运动核 一般内脏运动核 感觉核 一般及特殊内脏感觉核 一般躯体感觉核 特殊躯体感觉核 排列特点 脊髓的灰质 整体上前、后、侧角纵贯成柱。 前柱 后柱 侧柱 1)躯体运动(传出)核 位置:正中线两侧 功能 躯体运动柱由4对核团组成,自上而下分别为: 动眼神经核:位于中脑上丘平面。由此核发出的纤维组成动眼神经。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内直肌、下直肌、下斜肌。 滑车神经核;位于中脑下丘平面。此核发出的纤维组成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 展神经核:位于面神经丘的深面。发出纤维组成展神经。支配外直肌。 舌下神经核:位于舌下神经三角的深面。由核发出的纤维组成舌下神经。支配舌肌。?? 2)特殊内脏运动(传出)核 位置:躯体运动核腹外侧,网状结构内。 功能 由4对核团组成,自上而下分别为: 三叉神经运动核:位于脑桥中部展神经核的外上方,此核发出的纤维组成三叉神经运动根,出脑后加入下颌神经。支配咀嚼肌。 面神经核:位于脑桥下部。此核发出的纤维从延髓脑桥沟出脑,构成面神经的运动根,参与面神经的组成。支配面肌。 疑核:位于延髓上部的网状结构中。此核上部发出的纤维加入舌咽神经;中部发出的纤维加入迷走神经;下部发出的纤维组成副神经的脑根。 支配咽喉肌。 副神经核:分别由位于延髓和脊髓内的两群核团组成。延髓内的疑核下部发出纤维组成副神经的脑根。脊髓颈1~5或6节段前角的背外侧部细胞发出副神经的脊髓根,经枕骨大孔入颅腔,与副神经的脑根合为一干,再经颈静脉孔出颅,二者分离,其中副神经脑根加入迷走神经,随迷走神经咽支和喉返神经支配腭肌和喉内肌。副神经脊髓根即成为真正的副神经,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 3)一般内脏运动核 位置:躯体运动核的背侧 性质:副交感 功能 动眼神经副核:此核位于动眼神经核的背内侧。由核发出的副交感节前纤维走行于动眼神经内。支配睫状肌及瞳孔括约肌。 上泌涎核:位于脑桥下部的网状结构中。该核发出的副交感节前纤维加入面神经。控制泪腺、舌下腺及下颌下腺的分泌。 下泌涎核:位于延髓上部的网状结构中。该核发出的副交感节前纤维加入舌咽神经中。控制腮腺分泌。 迷走神经背核:位于迷走神经三角的深面。该核发出的副交感节前纤维加入迷走神经。控制大部分胸腹腔脏器活动。 4)一般及特殊内脏感觉核 位置:位于延髓内,界沟外侧。迷走神经背核腹外侧。 孤束核,此核接受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内脏传入纤维(包括味觉)。一般认为,味觉的传入纤维终止于孤束核的上段,而内脏传入纤维则终止于孤束核的中、下段。 ?5)一般躯体感觉核 位置:内脏感觉核的腹外侧 3对核团构成 三叉神经中脑核:位于中脑。该核是唯一位于中枢内的第一级感觉神经元,传导本体感觉 三叉神经脑桥核:位于脑桥中部。其功能与头面部以及眼、鼻、口粘膜的触、压觉传递有关。 三叉神经脊束核:此核上达脑桥中下部,向下纵贯延髓全长,并伸至1、2颈髓节段与后角相续。接受头面部以及眼、鼻、口粘膜的痛、温觉。 6)特殊躯体感觉核 位置:前庭区深面 两对 前庭神经核:位于第四脑室底的前庭区深面。接受前庭神经初级平衡觉纤维。 蜗神经核:位于小脑下脚的腹外侧和背侧。接受蜗神经初级听觉纤维,并发出二级听觉纤维大部分在脑桥内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在对侧上行(即外侧丘系),小部分不交叉的纤维在同侧外侧丘系中上行。外侧丘系的纤维终止于下丘或内侧膝状体,换元后将听觉冲动投至大脑皮质听觉中枢。 非脑神经核 传导中继核:薄束核与楔束核、下橄榄核、脑桥核、红核、下丘核、上丘核和黑质 锥体交叉平面 中央管及中央灰质 锥体交叉 副神经核 薄束及薄束核 楔束及楔束核 三叉神经脊束及三叉神经脊束核 特点 1.锥体交叉明显可见,交叉后的纤维在三叉神经脊束核腹内侧形成纤维密集、染色深的皮质脊髓侧束。 2.在此平面可见脊髓前角上延的细胞柱。 3.薄束和楔束明显,而薄束核和楔束核隐约可见。 4.三叉神经脊束和核明显(相当于脊髓胶状质的位置)其前方可见脊髓小脑束。 5.中央管在中央,有时可见副神经脊根。 丘系交叉平面 舌下神经核 迷走神经背核 锥体 薄束楔束 丘系交叉 内侧丘系 孤束核 疑核 特点 薄束核和楔束核明显,薄、楔束可见。 内弓状纤维和丘系交叉明显。 锥体明显,位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4秋五年级英语上册 unit 3 my father is a writer课件3 人教版(精通)_1.ppt
- 2014秋五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1 unit 2 there are tall trees now课件3 外研版(一起)_1.ppt
- 儿童肝脏原发恶性肿瘤影像学与病理课件.ppt
- 2014秋五年级英语上册 unit 2 id like a hamburger课件3 湘少版.ppt
- 2014秋五年级英语上册 unit 3 my father is a writer课件1 人教版(精通)_1.ppt
-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课件.ppt
- 中风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图文课件.ppt
-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ppt课件.ppt
- 中风患者的康复护理课件.ppt
- 2014秋五级英语上册 unit 3 my father is a writer课件3 人教版(精通).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