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苏轼对宋词革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谈苏轼对宋词革新

试谈苏轼对宋词革新   摘要: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坛的巨匠,其诗、词、文都造诣很深。他以卓尔不群的才力与创新精神,为各类文体开辟了新路,给文坛带来一股新气息。其中,以对宋词的革新最为突出。在风格上,开创了迥异于婉约派的豪放风格;在内容上,打破诗词之间的题材界限;在形式上,强调“辞达”,冲破音律限制,并且发展完善词的题序,使其成为词不可或缺的新形式。   关键词:苏轼;宋词;革新;风格;内容;形式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172-02   在漫长的中国文学史中,苏轼是极其少有的奇才、通才。他在散文、诗歌、词等诸多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文学精品。苏轼之所以享有如此之高的文学地位,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究其原因,在于他对文体的革新。苏轼崇尚一种锐意创新的文艺创作观,强调文艺贵在创新,认为“工临摹者非自得”。对不为常规所囿,拥有自己特性的艺术作品赞赏有加。苏轼求新,求变的艺术创作观念,被淋漓尽致的运用于他的艺术创作实践中。创作出别具个性,异乎传统的苏氏书法、绘画、诗歌、散文、词。其中,以对词的革新最为明显。他把词视为与诗歌同等地位的文学门类,开创了豪放词派,拓宽了题材内容。   一、风格的革新   将词分为豪放和婉约两派最早见于明人张铤的《诗余图谱·凡例》:“按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为婉约,苏子瞻之作,多为豪放”。这段话以秦少游与苏轼的词作为例点明了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不同特征。苏轼创作大量气象雄伟,视野开阔,情绪激昂的词作,为宋词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这是苏轼对宋词的巨大贡献。婉约的风格可以说从词这种文体一出现便伴随着它而存在,从盛中唐的民间词和文人词中那些描写爱情、相思、离别的词作中,就可以感受到这种风格特点,到了晚唐,温庭筠大力开拓婉约词,在他现存的六十多首词中,绝大多数描写妇女的容貌、服饰和情态,展现出辞藻华丽,含蓄深怨的风格特征。由此可见,婉约风格在当时词坛的流行程度。由于北宋前期将近百年的承平,适应当时统治阶级娱宾谴兴,歌舞升平的需要,婉丽的词风更是弥漫一时。正是在这种婉约词风一统词坛的时候,苏轼以其卓尔不群的才力和勇于革新的魄力,有意识地开创一种与婉约截然不同的词风——豪放词。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在自己的创作中,他以异于柳词为乐。他在《与鲜于子骏》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颇壮观也。”苏轼所创作的豪放词气势雄伟,气力充沛,气象壮阔…,得到后世文人的大力称赞。《东坡词拾遗》称其:“豪放风流,不可及也。”刘熙载称其“豪放之致,则时与太白相近。”唐玲玲《东坡乐府研究》中云:“这首词感情如长江大河,瞬息千里,词中表现自己的胸襟见识,情感兴趣,希望理想,姿态横出,狂态毕露。以壮词述壮志,表现了东坡乐府的豪迈风格”。苏轼豪放词中蕴含着一股雄厚的气力,一种豪迈的气概,充满雄大壮阔的景象。“一洗绮罗香泽之态”,创造了异于婉约派的,高昂豪放,沉郁壮阔的豪放艺术风格。   二、内容的革新   词发展至晚唐五代,题材内容变得非常狭窄有限,专写闺情、别愁、恋爱。被认为是“艳科”、“小道”。宋初基本延续晚唐五代词的方向发展,在题材内容上没有太大的突破,直到苏轼以诗为词,拆除诗词之间的藩篱,拓宽词的表现空间,使词的题材内容不再局限于闺阁艳情,和诗歌一样可以表现广阔的社会与人生。以复古为革新,将词从狭道小径重新引向康庄大道。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苏轼所创作的三百多首词涉及的题材之广,内容之丰,超越其前任何词人,不但开拓了新的题材,也为传统的旧题材注入新的思想内涵。在词创立之初,在题材内容上与诗并没有非常严格的区分,词和诗歌一样,能够表现现实世界、人生的任何内容,非常丰富多彩,视野也相当开阔。最早的词——敦煌词,既有男欢女爱,幽怨别离,也有对国家兴盛的歌颂,对官吏的不满,甚至还有夸耀菩萨灵异和一些类似医生汤头歌诀的作品。唐代初、中期的文人词,“依旧保持着敦煌词反映现实,抒情言志的传统,体现着题材多样化,情志一体化的特征”,到了晚唐五代,社会动荡,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形成了朝不保夕、苟且偷安、贪图享乐、不思振作的时代精神风气。”词在宫廷,官府,歌台,舞榭被用于佐酒助乐,娱宾遣兴。花间词也因此而成为词的典范,形成“作词以花间为宗,论词以花间为准”的观念。词的题材内容,也不可避免地被限制在花间词的闺情与艳情之中。到了宋代初期,词延续着晚唐五代的风尚,题材内容上也未见太大创新。花间词被视为正宗,同时也因为语言艳丽绮靡,专写闺情、艳情的特点,词被视为“艳科”、“小道”。在文人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