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玉米粗缩病发生及防治研究进展
玉米粗缩病发生及防治研究进展
摘要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由植物病毒引起的毁灭性病害。从粗缩病的危害、发病症状、病原、寄主与流行规律、防治方法等方面介绍其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粗缩病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发生;防治;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S435.131.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148-01
粗缩病是由植物病毒引起的世界性玉米病害。1949年在意大利种植的美国材料中首次被发现,之后以色列也有相关报道。随后,其他欧洲国家和南美洲国家也相继发现流行该病[1]。我国是在1954年于新疆南部和甘肃西部地区首次发现该病。20世纪60年代曾在夏玉米区发生流行,70年代和90年代以来,玉米粗缩病在我国华北、西北地区流行成灾[2]。据不完全统计,1996年,我国玉米粗缩病发病田达到233万hm2,绝产损失4万hm2 [3]。2007年,玉米粗缩病在山东省发生面积约22.67万hm2,部分地块绝产。2008年,河南东部、河北鹿泉、安徽宿州等地区,粗缩病也比较严重[4]。从2008—2011年4年间,粗缩病在我国的发病面积每年均超过300万hm2,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玉米生产,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 发病症状
粗缩病在玉米各生育期均可感病,以苗期受害最为严重。感病初期,幼叶中脉两侧细脉及正面基部出现透明褪绿虚线小点,以后透明小点渐渐增多,逐渐扩展到整片叶子。病株在叶背面、叶鞘和苞叶的叶脉上出现长短不一的蜡白色突起,叶片僵直、肥厚,常伴有褶皱出现,叶色浓绿,顶叶簇生,节间缩短,植株矮缩。发病重者不能抽出雄穗或抽出雄穗却没有花粉,雌穗畸形不结实或结实不良;发病轻者,雄穗发育不良,散粉少,影响结实[5]。
2 病原
引起粗缩病的病原有3种:玉米粗缩病毒(MRDV)、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Mal de Rio Cuarto virus(MRCV),均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三者在病毒粒子形态、寄主范围、传毒介体等方面都很相似[6]。其中,RBSDV为我国玉米粗缩病病原[7],MRCV和MRDV分别为南美洲和欧洲粗缩病病原。RBSDV在日本首次被发现,2003年中国学者王朝辉[8]完成了RBSDV湖北玉米分离物的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以及功能预测分析工作,进一步证明了我国玉米粗缩病的病原为RBSDV,病毒全基因组10个dsRNA片段,共由29 142个碱基对组成,且每个片段末端都包含一段该种属特性的相同保守序列。
3 寄主及流行规律
玉米粗缩病寄主的范围十分广泛,主要有玉米、水稻、谷子、小麦等作物,以及马唐、稗草、画眉草等杂草。杨本荣等[9]通过接种试验测试了36属70种禾本科植物和9种双子叶植物,结果表明:57种禾本科植物均被感染,而双子叶植物均未被感染。在我国,RBSDV主要由同翅目昆虫灰飞虱、白脊飞虱、白带飞虱传播。但白脊飞虱和白带飞虱的传播效率比较低,因此两者在病害流行中的作用很小。玉米虽然是RBSDV最敏感的寄主,但不是灰飞虱的适生寄主。因此,可以见到成虫在玉米上有探食活动,却很少见到成虫在玉米上有产卵和孵化的行为[10]。具体侵染方式是:灰飞虱在禾本科杂草和麦类作物等寄主上越冬。春天第1代灰飞虱把病毒传播到返青小麦上,成为侵染玉米的主要病源,在小麦收获期形成迁飞高峰,其出现后21 d玉米粗缩病达到发病高峰期。第2~4代灰飞虱迁移到田边杂草传毒越夏,待秋季冬小麦出苗后,灰飞虱迁移到杂草和麦田上,传毒越冬。育种家多年研究发现,RBSDV不经花粉、枝叶摩擦、种子、嫁接以及土壤传播[11-13]。
4 防治方法
4.1 农业防治
选择种植抗病、耐病的品种,适时播种,避免晚春播和套播,错开灰飞虱发生的高峰期,铲除杂草并及时拔除病株,加强田间管理,减少毒源。
4.2 种子处理
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 g或70%噻虫嗪可分散粒剂10~20 g拌种10 kg,任选其中1种加20%病毒A 20 g,对水500 mL。
4.3 化学防治
在玉米播种后定苗前,主要防治昆虫灰飞虱的传毒。可用30%乙酰甲胺磷乳油1 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10%氯氢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任选1种,与3.8%三氮唑核苷·铜·锌水乳剂500倍液,或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混合,在田间和周边杂草上一起喷雾。
5 展望
我国玉米粗缩病的研究虽然在病原、流行规律、防治方法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基础性研究仍亟待提高[14-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ASMR简单介绍课件.pptx
- 瞭望&光大:2023商业银行数据资产估值白皮书.pdf VIP
- 2025年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诊疗专家共识(2024年版).pptx VIP
- 2024年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影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VIP
- 2024年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十一人制足球规则.ppt VIP
-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石矶娘娘是什么岩石》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特种设备高级考试]第四,五章 磁粉检测的器材和设备.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