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2.长期毒性反应 3. 过敏反应 4. 致畸胎、致突变及致癌作用 * 四气、五味、归经、 升降沉浮、有毒和无毒 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 现代研究 第一节 中药四性(四气)的现代研究 四性 寒 凉 热 温 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即有清热、凉血、 泻火、清虚热、滋阴等功效的药物。 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即有祛寒、温里、 助阳等功效的药物。 1. 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热证病人: 精神振奋 语言声粗 高热惊厥 中枢兴奋 寒凉药 治疗后 寒证病人: 精神倦怠 声不高亢 安静 中枢抑制 温热药 治疗后 症状改善 热证模型动物 中枢兴奋 寒证模型动物: 中枢抑制 电刺激后 痛阈值 惊厥阈 电刺激后 痛阈值 惊厥阈 热证模型 动物 中枢兴奋 寒证模型 动物: (中枢抑制) NA DA 5-HT 温热药治疗后 NA DA 5-HT 脑神经元酪氨酸 羟化酶活性 NA 5-HT 2.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热证病人 面红目赤 口渴喜饮 小便短赤 大便秘结 咯痰黄稠 寒证病人 形寒肢冷 口不渴 小便清长 大便稀溏 咯痰稀薄 唾液分泌量 心率 体温 呼吸频率 收缩压 舒张压 唾液分泌量 心率 体温 呼吸频率 收缩压 舒张压 热证 病人 寒证 病人 热证病人: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偏高 寒证病人: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偏低 中药四性对植物神经的递质、受体以及环核苷酸水平的影响 副交感神经—M受体—cGMP系统的功能亢进。 交感神经—β受体—cAMP系统的功能偏高。 热证 阴虚证病人: 寒证 阳虚证病人 寒凉药和滋阴药 温热药和助阳药 cAMP cGMP 3.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肾上腺 甲状腺 性腺 温热药 寒凉药 促进 抑制 寒证动物 注射ACTH 尿液17—羟皮质类固醇 达峰时间延迟 注射LRH 血液孕酮含量 达峰时间延迟 温热药治疗后 加快反应速度 地塞米松 寒证动物 温热药治疗后 含量增加 地塞米松 血浆皮质酮含量 子宫细胞浆中雌激素受体含量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 大多数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鹿茸、肉苁蓉、人参、刺五加、黄芪、白术、熟地黄、当归、何首乌、附子、肉桂、紫河车等) 4.对基础代谢的影响 热证 阴虚证 寒证 阳虚证 基础代谢偏高, 产热 基础代谢偏低,红细胞膜钠泵活性 比正常人降低32.39%,其ATP分解减少 温热药(附片、淫羊藿、 菟丝子、补骨脂、肉苁蓉等) 钠泵活性 红细胞膜钠泵活性 寒凉药(生地黄、知母、 黄连、黄柏、大黄、栀子等) 5.寒凉药的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 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急性感染,常有发热、疼痛等症状,一般属于热证,需寒凉药(清热药、辛凉解表药)为主的方药进行治疗。 在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草药中,以寒凉性的清热解毒药所占的比例最大。 寒凉药多有抗菌、抗病毒、抗炎、解热、增 强免疫功能等多种与抗感染相关的药理作用。 第二节 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 五味:酸、苦、甘、辛、咸 中药的五味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1.辛味药 归经:主入肝、脾、肺经。 成分:主要含挥发油,其次为苷类、生物碱等。 主要分布于芳香化湿药(厚朴、广藿香、苍术、佩兰、砂仁 )、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樟脑、蟾酥 )、温里药、解表药、祛风湿药和理气药中。 功效:具有辛香走窜之性,能行能散,具有健胃、化湿、开窍、行气等功效。 2.酸味药 主入肝、脾、肺经。 单酸味药主要含有机酸类成分,单涩味药主要含鞣质。酸涩药也含有大量的鞣质。 具有止泻、止血、治疗烧伤、促进胃溃疡愈合等多种作用。 归经: 成分: 功效: 3.甘味药 归经:主 入肝、脾、肺经。 成分:以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苷类等 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成分为主。 功效:补益强壮、缓急止痛。 绝大多数的消食药、补益药和养心安神药为甘味药,甘味药在利水药、止血药和收涩药中也占有较大的比例 。 4.苦味药 归经:主入肝经。 成分:苦寒药以含生物碱和苷类成分为多。 功效:能清、能燥、能泻,多有抗菌、抗炎、解热 、利胆 、泻下等作用。 绝大多数的清热燥湿药和攻下药为苦味药。 4.咸味药 归经:主 入肝经。 成分:主要含有碘、钠、钾、钙、镁等无机盐成分 。 功效:具有化痰、软坚、温补肾阳的功效 。 主要分布在化痰药(海藻、昆布、海蛤壳、海浮石、瓦楞子、礞石)和温肾壮阳药(鹿茸、海马、蛤蚧、紫河车)中,多为矿物类和动物类药材。 归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