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西山旅游开发与文化遗产利用
大西山旅游开发与文化遗产利用
海淀区的大西山旅游已发展了30多年。1980年,改革开放不久,北京郊区的旅游地还十分贫乏,那一年北安河的鹫峰对外开放,引来市民的追捧。尽管鹫峰交通不便,高峰时一天仍有6000游客光顾,在当时可算是奇迹了。1985年,海淀文管所曾编写《海淀区山后旅游风景区文物简介》,以支持当地的旅游开发。20世纪90年代海淀区旅游局成立,开始大力推进凤凰岭的旅游开发,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使大西山旅游出现转机,先后形成凤凰岭风景区和阳台山古香道风景区。今天,大西山已成为海淀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海淀区大西山旅游虽然取得巨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与文化遗产有关的制约因素,亟待加以解决。
解决文物产权
制约旅游发展的问题
大西山文物数量较多,有些颇具游览价值,但由于产权单位不将文物对外开放,致使一些旅游项目无法开展。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七王坟。七王坟位于大西山的风景轴线上,是大西山旅游风景区的中心。七王坟埋的是清代光绪皇帝父亲摄政王奕譞,园寝建于法云寺旧址之上。法云寺始建于唐,金代称香水院,传为金章宗西山八院之一。七王坟分为园寝、花园和松林等部分,目前的产权单位为商务部。其中园寝部分无人值守,处于自然开放状态,花园部分由产权单位封闭管理,常年闲置。
七王坟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从1985年起,当时的北安河乡政府就曾想开发七王坟,为此还清理了园寝场地,设立了说明牌。后由于得不到产权单位的配合,最终不了了之。今天,七王坟村的村民对开发七王坟旅游仍有很高热情,希望通过旅游开发,拉动村域经济发展。可是,由于同样的原因,至今无法实现。
要破解七王坟的产权障碍,可以尝试采用绕开产权,争取使用权的办法,通过合作实现旅游开发。但这样做的难点在于,产权单位属于国家部委,若得不到市区两级政府的协助,村镇两级单位很难与之对话。为此,可以由市区政府出面与产权单位洽谈开发事宜,由市区两级政府出资对文物进行修缮,然后由村镇经营或与产权单位合作经营。七王坟的开发可以使大西山南北两片旅游区真正连接起来,???成完整的旅游区。
在大西山地区,类似的文物单位还有普照寺和贝家花园等,如果七王坟旅游开发取得成功,可以照此解决其他类似景点的开发问题,使这些闲置的旅游资源得到利用。
盘活小型文物和文化遗址
大西山虽然文物众多,但是由于近代时局动荡以及保管不善,许多文物古迹遭到破坏。尤其是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山麓中的小型寺庙损失太半,给本地区文物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在今天的旅游开发热潮中,人们渴望将一些消失的文物重新复建,用于旅游开发。
以车耳营村为例,村子有多处寺庙遗址,其中的关帝庙毁于抗战时期,今已由私人恢复。村内的石佛殿仅存后殿和存放北魏石佛的石塔,但整个庙址尚存。村外的妙觉寺只有遗址和几块石碑,瑞云庵尚保留山门、砖塔和山洞。除此之外,在距村庄较远的山中,还有石窟和古香道,以及一些庙宇茶棚遗址。面对日益发展的旅游业,村中有了复建遗址和修缮文物的愿望。这样的愿望在付诸实行时,会遇到一系列问题。对政府来说,要确定哪些文物可复建,哪些不可复建,复建前是否要考古,复建是否要符合历史原貌,是否可以扩建等。对村民来说,需解决资金来源、产权归属、经营管理方式等问题。此外还要面对可能出现的宗教单位的介入问题。对此,政府部门应尽快研究,提出应对之策。
大西山地区的村落将实行原地改造,在村落改造中会遇到村中文物的保护问题。在村民无力保护时,可以将文物单位的产权转归区或镇政府,由政府出资保护,村民使用。
把杏花观赏
当做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大西山麓的十里杏花很早就已出名,至今仍保留有一些百年树龄的老杏树,见证着杏园的历史。在北京地区,每年春天最先开放的果树花就是杏花,它在寒冬过后的单调景色中抹出一团美丽的色彩。由于受到海拔高度的影响,大西山的杏花总是沿着山坡由下向上渐次开放,形成下浅上深的变化,宛如缭绕于山脚的彩云。由于地势开阔,面积广大,大西山麓成为春季踏青观花的佳境。
多年来,随着旅游设施的建设和果农改换树种,杏林有被分割和面积缩小的趋势,而杏花的旅游潜力却未发挥出来。要保护和扩大杏花资源,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果农的支持,更需要通过旅游观光使果农得到实惠。希望能把大西山的杏花节作为一个统一的项目开展起来,形成规模和声势,以产生较大的影响力。为了保证杏花节可以长期开展,可把杏花观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把杏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地予以保留。
让历史题材的旅游项目
设计符合当地实际
大西山地区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起进行了多次旅游规划,规划项目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有的历史题材项目由于不符合实际,以致多年无法实现,使旅游开发失去方向。例如,在凤凰岭景区有一个车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