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发明”与仪式实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发明”与仪式实践

“传统发明”与仪式实践   摘 要:用“传统的发明”理论视角来论述非物质文化时期富山村的方仙翁信仰及仪式活动,更能体现出传统应该作为过程,而非产物,传统是不断传承和发明的过程。在富山村方仙翁信仰及仪式活动的“发明”过程中,突出了当下仪式由娱神变成自娱,形成了重行为轻信仰的趋势,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责任感是仪式走向未来的动力。   关键词:“传统的发明”;自娱;传承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1-0285-02   一、田野调查地点的选择   西汉末年,北方姓方的人为了躲避战乱,宫廷政治和官场纷争,纷纷向南方(长江流域)迁移,定居的第一站就是浙江杭州淳安县,然后向四面八方扩散、繁衍,所以淳安县被称为长江以南方氏的“族源地”。 淳安县素有“天下方氏,皆出淳安”①的说法。现在淳安地区流传着广泛的方仙翁信仰以及仪???活动。方仙翁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是方氏的显祖。本文选取了淳安县富山村作为田野调查地点。选取的标准是:是单姓村,而且唯一完整地保持着方仙翁信仰以及仪式活动。现今淳安县境内,方氏仍然是第一大姓,大约近50 000人。在淳安县425个行政村中,方氏最集中,也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文昌镇富山村。   二、“传统的发明”   本文是在“传统的发明”理论视角下来论述非物质文化时期富山村的方仙翁信仰以及仪式活动的。“传统的发明”理论是由历史学家E·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提出来的。“被发明的传统”揭示了所谓的“传统”并不是看似或其宣传那样古老,而是相当晚近的,而且是被发明、构建出来的,创造一种“超越实际历史连续性的古老过去”( 霍布斯鲍姆,2004)。本文引入“传统的发明”,想在这方面进行尝试,动态地呈现传统被发明的逻辑过程及运作机制。传统应该作为过程,而非产物,产物是过程的结果。过程视角下的传统是传统不断传承和发明的过程,这样更好地把握村民社会行动中内在的实践逻辑、过程,蕴涵的权力关系,行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现实村落结构以及乡村公共秩序等。   三、“传统的发明”视角下的秋千露台   2007年,富山村的秋千露台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相应地对该仪式的资金投入日渐增多。仪式中人员的服装、化妆、乐器等各组成部分趋于规范统一。在举办仪式之前,庙会组织成员对秋千露台上的小姑娘和小男孩要进行选拔和培训,熟悉秋千露台、练习唱调等等,避免临时出乱。他们的父母一般会全程陪同,还要支付他们误工费。在2009 年秀水节民间艺术踩街仪式前,村中重新做了秋千和露台,比原来大一点,样式也相应改变了一些。要恢复到解放前的大小已经不可能了,因为村庄道路的情况和道路边上的电线杆及电线因素,不能够再扩大规模了。原来秋千露台都是靠大汉抬的,现在在下面安装轮子,直接用来推,方便省力。抬的人员分配,现在是按照各个村民小组来分配的,村民小组之间轮流抬。随着硬件条件的改善,整个仪式活动体现出热闹祥和的场面。由于举办活动时间的固定性,血缘和地缘的关系,仪式活动和大会堂空间为人与人,人与村落,村落与村落之间对话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形成了临时、自由熟悉的公共空间。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在一起,参与的人几乎都相互认识,是一个熟人的世界。一开始就只有两个人在聊的群体,慢慢就汇聚了一群人,围成一圈,抽着烟,俨然成了一个活跃的交流空间。一年到头,难得有一个机会让大家见面。相聚在一起的人们彼此拉着家常,互相问候,聊聊去年的收成,在哪里发财,新年有什么打算,彼此打趣,其乐融融,留恋往返。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滋有味地欣赏着戏剧。剧目跟宗族祭祀没有一点关系,唱的曲目都是剧团自己定的,都是些经典越剧。为了吸引人气,初七、初八晚上的第一场戏之前还有火辣的舞蹈呈现。跟日本学者田仲一成(1992)所论述的祭祀戏剧有一定的出入,“华南农村社会基本上是由宗族构成的,该地祭祀戏剧反映出了宗族观念。”听村民说,唱大戏主要是唱给方仙翁听。所以,方仙翁的朝向是朝戏台而不是朝大门的。所以,这个场面俨然成了一个人神共享的空间、全民狂欢的场所,逐渐由娱神转化为自娱。   涂尔干用“神圣的”和“世俗的”来区分仪式与日常生活。而统观整个仪式活动环节,没有不可冒犯的神圣事物,也没有什么特殊的禁忌。人们对方仙翁的信仰越来越淡,而对仪式行为却是乐此不疲。原本举办仪式的原因逐渐淡化,所取得的结果也越来越背离原因,热闹因素越来越突出。有一种现象,从侧面反映出这方面。迎接和祭拜方仙翁都需要燃放鞭炮,原本是为了辞旧迎新,驱逐鬼魂,防止危害人间,现在已经成为一种习俗,没有了当初的象征意义,逐渐成为互相攀比的手段。沿着方仙翁游行的路线,各家各户鞭炮声此起彼伏,一家胜过一家。游行队伍中的人,都会对各家评头论足。相互攀比现象最突出体现在去大会堂祭拜方仙翁时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