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PM2.5监测技术发展
我国PM2.5监测技术发展
摘要:就目前而言,我国对PM进行的大气环境监测主要是PM10,但介于PM2.5相对于PM10粒径更小、毒性更大、传输距离更远、停留时间更长,且其对人体健康、大气辐射和能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开展对PM2.5的监测将有利于提高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给老百姓创造一个洁净的空气环境。本文从PM2.5的危害入手,详细探讨了PM2.5的监测技术及其发展对策。
关键词:PM2.5;监测;β射线法;微量振荡天平法;监测规范
Abstract: for the moment, to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monitoring of PM in China mainly is PM10, but between PM2.5 relative to the toxicity of PM10 smaller particle size, larger and further transmission distance, stay longer, and its visibility, atmospheric radiation to human body health and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to carry out the monitoring of PM2.5 will help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in our country, for people to create a clean air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obtains from the dangers of PM2.5, detailed discusses the monitoring of PM2.5 technology and its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PM2.5; Monitoring; Beta ray method; Trace oscillation balance method; Monitoring specification
中图分类号:X9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PM2.5概述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被称为大气污染的元凶。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 2.5 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大部分PM2.5能沉降在呼吸道中,同时由于许多致癌和有毒物质富集在 PM2.5颗粒物上,因此PM2.5 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PM2.5污染来源及危害
(一)PM2.5的来源
PM2.5的化学组分主要包括有机碳 、碳黑 、粉尘 、硫酸铵(亚硫酸铵)、硝酸铵等五类物质。有机碳、碳黑、粉尘,属于原生颗粒物,被称为一次颗粒物。硫酸铵(亚硫酸铵)、硝酸铵等,是由人类活动排放或自然产生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在大气中经过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二次污染物,所以被称为二次颗粒物。
1、工业源排放
经除尘器除尘后排放气体中所含有的烟尘是形成 PM2.5 的主要来源(尤其是燃煤电厂、冶金厂等工业排放源),他们在大气环境中经扩散、化学反应等过程往往造成 PM2.5 分布的交叉区域,某些区域PM2.5 的浓度将呈现峰值。
2、机动车辆尾气
燃油机动车产生的 CO、N0x及CH等是PM2.5的间接来源。有关学者指出在所有燃油机动车辆尾气中,78%~85%的颗粒物是PM2.5;机动车辆尾气中PM2.5 的主要成分为元素碳(EC),其次是有机碳(OE),并发现 PM2.5 的浓度与N0x的排放率之间呈现线性增函数关系。
3、道路及施工扬尘
机动车行驶及建筑物施工造成二次扬尘,其中较大的颗粒物因重力作用而沉降到地面,粒径小的因沉降速度小,受环境因素影响而长期悬浮于空气中,随时间推移PM2.5;浓度成增加的趋势。
(二)PM2.5的危害
虽然大气颗粒物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对空气质量、能见度、酸沉降、云和降水、大气的辐射平衡、平流层和对流层的化学反应等均有重要影响。与较粗的颗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制药工程制图习题集(第二版)于颖_课后习题答案解析.pdf
- 《建设工程施工管理》PPT课件.pptx VIP
- 义务教育版(2024)五年级全一册信息科技 第6课 判断选择用分支 教案.docx VIP
- 个人简历表格下载word(最新).pdf VIP
- Flexsim中文使用手册.pdf VIP
- 学习解读《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T223-2025课件.pptx
- 第八节可燃粉尘的爆炸.ppt VIP
- 视琦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使用说明书.doc VIP
- GB T 28749-2012_企业能量平衡网络图绘制方法_高清版_可检索.pdf
- 重庆秀山县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笔试真题2023(含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