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东莞可园邀山阁结构安全监测体现对文物预见性保护
从东莞可园邀山阁结构安全监测体现对文物预见性保护
1 可园邀山阁概况
东莞可园位于东莞市莞城区博厦,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 年),与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合称广东清代四大名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莞可园面积虽然只有三亩三(2204平方米),但园中蜃楼悬阁、廊庑萦回、亭台点缀、叠山曲水,其布局灵巧、构图清新、装修精雅、园景幽致,是清代晚期岭南建筑的精品。邀山阁位可园的西部,是可园的最高建筑(约17.5米),也是当时东莞县城的最高建筑,是可园的标志性性建筑,最能体现当时建筑文化的精髓。邀山阁采用岭南园林建筑中少见的碉楼造型,顶层采用岭南特色窗户形式——满周窗,四面墙除了下墙外,其余墙面全部开窗,最大限度通风与采光。这种特别的开窗形式还令阁楼能最大限度观赏远近美景,天气朗清时可望见远山,有“邀山入怀”的气势,据说这也是“邀山阁”名字的由来。居巢曾作诗表达对邀山阁的赞誉:“荡胸溟渤远,拍手群山迎。未觉下土喧,大笑苍蝇声。”
邀山阁为四层砖木结构建筑物,现存主体结构均为保存完好的原物,建筑主体结构历经近160年。由于年代久远及周围环境的变化,根据2002年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对邀山阁的初次测量,发现邀山阁墙体的个别地方出现竖向裂缝,且整体出现倾斜。初步估计有以下原因:一是由于可园西南侧公路和高架桥在80年代末施工过程中,曾抽排地下水,使地下水位发生变化;二是由于可园西南侧公路和高架桥一直是东莞市的主干道,车辆经过时,人站在邀山阁可以明显感到建筑物在震动,并伴有较大回声,车流引起的振动对邀山阁造成影响;三是受环境气候、日照、地下水位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建筑物可能会出现有时下沉、有时抬升的现象都有可能使邀山阁出现沉降等现象。
2 依靠科学方法,对邀山阁实施预见性保护
从2003年至今,可园博物馆逐渐改变以往“出现问题后修缮或修复”这种对文物进行补救性保护的理念,而是依靠科学方法,对邀山阁实施预见性保护,包括常年综合变形监测和专题性测试、研究及
分析。
2.1 常年综合变形监测
为确保古建筑安全,用科学技术密切注意古建筑变化来预测邀山阁的倾斜及沉降发展趋势,以及反映其在不同时期的倾斜、沉降和裂缝变化情况及趋向,提供可行性原始数据。自2003年起,可园博物馆已委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对邀山阁进行常年综合变形监测,截至2013年6月,已对可园邀山阁进行了39次的综合变形监测。综合变形监测的内容包括沉降监测与倾斜监测,监测实施情况如下:
1、水准基准点和沉降观测点布设
在邀山阁附近的稳固地面和房屋墙体上布设3个水准基准点。在邀山阁建筑物四个房屋角及靠近池塘边建筑物共布设4个沉降观测点。
2、倾斜观测点和测站点布设
选择邀山阁西北方向的屋角进行倾斜观测。在屋角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高、低两个位置布设瑞士徕卡反射片,共布设4个倾斜观测点;在屋角相互垂直的两个沿线方向上布设测站点,共布设2个测站点。
3、观测周期
对所有沉降观测点和倾斜观测点每年观测3次,分别在4月、7月、12月进行观测。若发现建筑物变形异常,须及时调整及缩短监测周期。
4、沉降监测
每次观测时,用精密水准仪和精密铟瓦合金钢水准尺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中一级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观测所有沉降观测点,求得各点沉降值、沉降速率等。
5、倾斜监测
每次监测在测站点上用全站仪对倾斜观测点测角、测距各6 测回,求得建筑物的倾斜度。
6、根据监测方案及时进行监测,所有监测数据和结果均完整记录,并汇总、整理和打印,形成监测报表。监测成果分为二种:
(1)每次监测的监测报表:邀山阁的沉降值、沉降速率、倾斜情况、对邀山阁本体建筑危害性评估、保护措施建议等。
(2)监测总报告:汇总对邀山阁实施监测以来所有的监测资料,并进行图表分析,对监测工作进行总结。
从最近一次(2013年6月)监测后的监测总报告显示:可园邀山阁目前的整体沉降量及各监测点量均处于合理的控制范围内。在连续9年的监测期间,还未发现邀山阁的倾斜有明显发展趋势,但同时发现邀山阁的西北角往北方向的偏移一直处于小范围的波动。总体上看,如果外界因素不发生重大突变,邀山阁目前没有即时倒塌的危险。
2.2 道路车辆振动效应检测
2004年7月,可园博物馆委托广东省地震工程勘测中心对邀山阁因道路车辆振动效应进行检测。检测时间为2004年7月15日18点至7月16日19点;分别在地面和邀山阁各楼层共布设四个检测点;检测点选择在建筑结构的梁柱等受力部位附近,以求记录结构承受力的最大振动。在检测中发现,各检测点振动水平白天较低,晚上逐步升高,在凌晨2点到4点间达到最高,这与107国道上白天客车和小汽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