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组织行为学 知觉.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组织行为学 知觉

学习要点: 1.知觉的概念 2.知觉的基本特征 3.影响知觉的因素 4.社会知觉的概念、范围、偏差 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即个体借助于过去经验对来自感受器的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一个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 知觉的过程: 觉察(获得——“有什么”) 分辨(区分——“有什么不同”) 确认(解释或命名——“是什么”) 知觉的形成 知觉的形成: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提供了某种颜色、表面、形状等个别属性,经头脑的加工认出了“这是一个柠檬”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相同点: 都是在事物的直接作用下脑的反映; 都反映事物的外部特征,是认识的感性阶段。 不同点: 1.反映的内容不同。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应;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器官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2。赖以产生的因素不同。感觉的产生更多的是由刺激物的性质决定的,而知觉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主体的知识经验和态度系统。 联系: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化; 感觉和知觉是同时发生的,但知觉不是感觉的简单总和。 知觉的选择性: 指人们在同一时刻总对少数刺激知觉得格外清楚(对象),而对其余的刺激知觉得比较模糊(背景)。背景和对象在一定环境下可以转换。 知觉的整体性 : 是指人们可以根据经验,来按照事物的局部特征和个别属性去感知事物的整体。 知觉的理解性 : 是指当人们知觉某一对象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加深理解,并做出解释。 知觉的恒常性 : 是指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某些变化时,而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不变。( 有利于我们正确地、不断地适应变化的环境。) 知觉的基本特征 以上后三种特征主要取决于人们的先行经验,知识和经验越丰富,三种特性表现越明显。 影响知觉的因素 过去的学习与经验 有许多复杂的知觉是通过学习与经验获得的,我们容易注意到过去见过的熟悉的对象,而忽略不熟悉的事物。 至于不同背景下的统一符号之所以会引起不同的知觉,是因为观察者面对当前情景唤起不同经验。 知觉对象的组合服从以下原则 (1)接近性原则:人们往往倾向于把在空间上和时间上接近的物体知觉成一个整体。 (2)相似原则:在其他方面的特点相同的条件下,相似的部分容易被看作一个整体。 (3)连续性原则。当知觉对象在时间上、空间上具有连续性时,易被感知为一个整体。 (4)闭锁原则。几个知觉对象包围一个空间,则已被感知为一个整体。 (5)周围环境的影响。人的直觉除了对象本身的刺激外,还与知觉背景(周围条件)有关,知觉背景又称“认知框架”。 社会知觉的含义 指人对社会对象(包括个体、社会群体乃至大型社会组织)的知觉。在组织行为学中,它是研究人际关系的基础。 社会知觉与知觉的关系 知觉是社会知觉的基础,社会知觉是知觉的一部分。 社会知觉是对人的知觉,它不仅仅停留在知觉的表面上,而会深化产生归因问题。 社会知觉 知觉的范围 非语言信息 典型含义 目光接触 友好、真诚、自信、果断 不做目光接触 冷淡、紧张、害怕、说谎、缺乏安全感 挠头 迷惑不解、不相信 咬嘴唇 紧张、害怕、焦虑 踮脚 紧张、不耐烦、自负 双臂交叉在胸前 生气、不同意、防卫、进攻 抬一下眉毛 怀疑、吃惊 眯眼睛 不同意、烦感、生气 鼻孔张大 生气、受挫 手抖 紧张、焦虑、恐惧 身体前倾 感兴趣、注意 懒散的坐在椅子上 厌倦、放松 摇椅子 厌倦、自以为是、紧张 驼背坐着 缺乏安全感、消极 对他人知觉的信息来源 人与人的关系,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观察: 1.看人际称呼。陌生人之间用尊称,熟人之间直呼其名表示友好关系 2.看人及空间距离。 距离 名称 0.00---0.47米 亲密区 0.47—1.2 熟人区 1.2---3.00 社交区 3.看社交视线。 视线停留地点 名称 目光停留在眉毛与额头间 公务视线 目光停留在眼睛与嘴巴间 社交视线 目光停留在眼睛与上衣第二颗纽扣间 亲昵视线 自我知觉(self-perception)——自我知觉是社会知觉的一种形式,它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以自我为认识的对象。 自我知觉对自身的行为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正确的自我知觉会使一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得体,相反,一个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常常使他的行为遭受各种不应有的挫折。 自我知觉主要是要了解自我概念。 (一)自我概念的定义 ——又叫自我图式,自我认识,是个体对自己所有特征认识的集合,包括个体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性格、能力、身体等方面的认识。 (二)构成要素:物质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