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地理环境教学资源民歌音乐教学探究
基于地理环境教学资源民歌音乐教学探究
摘 要: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提倡学科综合”,即通过多学科渗透将与音乐相联系的人文内容呈现给学生,以此来获得个体和谐全面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基于地理环境教学资源的音乐教学意义,探讨了不同风格民歌基于地理资源的教学应用,践行了综合学科教学的教法实践。
关键词:中国民歌 区域特色 地理环境 引导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245-01
随着音乐教学的发展,音乐教学具有了较以往更为突出的丰富性、广博性与兼容性,笔者在给学生上高中音乐欣赏第二单元腔调情韵―― 多彩的民歌时,在分析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时,和学生共同探讨了影响民歌风格的地理因素。在分析民歌音乐风格时,广泛收集、精心筛选,挖掘民歌中的地理因素,对于音乐课堂教学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1 高亢的西北腔
西北民歌是指流行在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民歌。其中以“信天游”和“花儿”最具代表性。
“信天游”是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它常常在同一旋律反复演唱多段歌词,因此在民间就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的说法,其旋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的;另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的。陕北民歌受到地域和文化的影响比较深,尤其是受到黄土高原独特的地理位置、生活方式的影响,“信天游”的个性特点十分明显。如:陕北民歌《脚夫调》,是“信天游”的代表性曲目,主要流行于绥德、米脂一带。脚夫们常年赶着牲口行走在黄土高原的沟、壑、峁、墚,在寂寞无助之中,借歌抒怀、消愁解闷。歌词表现了脚夫们为了生活抛妻离子、背井离乡、流落在外的寂寞、无奈,以及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复杂心情,也从另一种角度表达了脚夫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陕北的《信天游》高亢、粗矿,无论是表达喜、怒、哀、乐的哪一种感情,在音乐表现中大都讲求音域宽广、音调高亢、旋律跌宕,给人一种勇敢、坚韧、绝不折腰、不可征服的精神力量,那是因为陕北那一道道山、一道道梁、一道道沟,还有那无边无际广漠荒凉的黄土地所造就的。
“花儿”是由于长期的多民族文化交融而产生的歌种,主要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它的特点是: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中外闻名的曲目有《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的“花儿”。歌词寓意深刻,富于哲理性。它的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舒展自由、显得大气磅礴。
2 独特的民族风
2.1 蒙古族民歌
内蒙古高原是是我国最平坦的高原,典型的温带草原环境,很多地方是一望无边的大草原,青青的草原自古就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之说,蓝天、白云、马儿、牛羊、姑娘,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样的辽阔壮美的草原环境自然蕴育出了优美动人的音乐,蒙古族民歌的体裁众多,其中以“长调、短调”最具代表性。
早在一千多年前,蒙古族的祖先走出额尔古纳河两岸山林地带向蒙古高原迁徙,生产方式也随之从狩猎业转变为畜牧业,长调这一新的民歌形式便产生、发展了起来。长调歌曲多流行于内蒙古牧区。它的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句幅宽大,字少腔长,不少乐句都有一个长长的拖音,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演唱时,声音洪亮饱满、多颤音及上滑音,唱起来豪放不羁,一泻千里。伴奏以马头琴为主,有时配用笛子和三弦等。长调歌曲《辽阔的草原》全曲只上下两个对偶乐句旋律,但却热情奔放,达到形象和意境、人和自然的完美统一,同样给人以辽阔、豪放的阳刚之美。
由中蒙两国联合申请的蒙古长调民歌2005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长调艺术交流研究会旨在保护、抢救、传承和发展蒙古长调艺术。2006年,中蒙两国启动了“保护长调十年计划”。
“短调”主要流行在西部、南部半农半牧区,其特点是结构规整、节奏整齐、句幅较短窄,字多腔少,具有叙述性的特征。叙事性和抒情性结合,是短调民歌的一大特色。著名的短调民歌有《森吉德马》《小黄马》等。
2.2 新疆民歌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促使新疆民歌内容上多涉及天山、骏马、雪莲、骆驼、和吐鲁番等,新疆各族民歌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活泼鲜明,结构规整对称,情绪热烈欢快,他们能歌善舞,有“歌舞之乡”的美称。主要伴奏乐器有手鼓、冬不拉、热瓦甫、铁鼓等。民歌《阿拉木罕》《达板城的姑娘》《送我一朵玫瑰花》等都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听着这些音乐,令听者仿佛置身于天山碧野,葡萄架下,不由闻乐起舞。
新疆自古是多个国家、民族文化的交汇之地。文化选择与变迁频繁,民族文化万花筒般绚烂,丰富了民族音乐的色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