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煤都”大同脱贫路径
“煤都”大同脱贫路径
从北京乘火车一路往西,穿越350公里就可到达大同,但因为没有动车,需要花6个小时。这座位于山西省东北角的城市,总人口333.9万,从人口数量上讲是省内第二大城市。
贫困并未因煤而解
大同因煤而兴,其煤炭储量718亿吨,位居全国产煤城市之首,是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曾几何时,大同创造过夺目的辉煌,仅市民的收入就要比上海、青岛那些轻纺工业城市高得多。
但奇怪的是,大同不仅没有因此富裕起来,反而戴着“贫困”的帽子。
“十二五”前,大同市7县4区中原有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64万贫困人口。事实上,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大同的命运并不特殊。我国法律规定,煤炭等资源属国家所有,在开采过程中,地方政府只能在税收上“沾光”,因为负责资源开采的中央企业大都封闭运行,不能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一旦资源枯竭,地方百姓还可能承担环境代价。
也就是说,有着“中国煤都”之称的大同,总体上讲并没有因资源优势彻底摆脱贫困,促进农民增收。因此,大同一直在寻找突破口。
欣慰的是,通过近十多年的努力,到“十一五”末,大同市贫困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困人口降到24.1万,扶贫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2000年,全市农村贫困人口64.87万人,到2010年底,贫困人口减少到31.1万人,减少52.1%,平均每年递减6.3%,成为自有组织扶贫开发以来脱贫步伐较快的时期之一。5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673元提高到2010年的3173元,增长3.7倍。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342元提高到2010年的1641元,增长3.8倍。
然而,看似完美的成绩单背后,脱贫形式依然十分严峻。“煤都”大同在源源不断输出乌金的同时,贫困并未因煤而解。
大同市的煤炭资源分布不均。位于东部的大同县并不像西部县市那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没有工业,仅仅依靠少量农田过活的农民,人均收入很低。在大同县,收入较高的家庭靠外出打工,或在镇上做小买卖,其余的农民都是靠天吃饭,贫困乡村人均一亩地,每年人均农田收入只有几百元钱。
大同县城所在地西坪镇景象凌乱,烟雾弥漫、货车首尾相连缓慢挪动、低矮的建筑散落在仅有的几条街道周围……大同县与大同市区毗邻而居,但20多公里的间隔令“卫星城”大同县城寒酸得如同一个乡镇。同样,阳高县和广灵县境内也几乎无煤,都以农业为主,两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指数在山西省和大同市都排位靠后。
民富才能强市
但是,从“十二五”初开始,大同市扶贫开发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浑源、灵丘、广灵、阳高、天镇和大同县6个县列入了国家“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范围。尤其是大同县在“十二五”期间可以享受与其他5个国定贫困县同样的扶贫政策,给大同县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012年,天镇、阳高和大同县已被确定为省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试点县。天镇县还被确定为国家首批“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扶贫开发试点县,有关扶持项目将陆续启动。
同时,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始终以“转型跨越、绿色崛起”为统领,紧紧围绕农村脱贫、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加强项目建设,培育主导产业,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努力创新发展举措,使得大同市的综合实力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了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民富才能市强。如今,大同市的经济在改革发展的大潮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可如何让农民实现脱贫致富,使大同市改革发展的成果让人民共享,是发展中的一个难题,也是大同市委市政府一直在孜孜求解的问题。
在实践中,大同市把扶贫开发与谋求民富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按照国家“扶贫和低保”两项制度衔接要求,从2012年起,扶贫对象和范围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扶贫开发政策已覆盖所有农业县区。大同市扶贫工作范围扩大到南郊区、新荣区和左云县。按照2300元新的扶贫标准,全市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24.1万人增加到42.7877万人,新增了18.6877万人,其中原来5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新增贫困人口9.4498万人,非重点县贫困人口新增9.2379万人,共涉及80个乡镇,1156个行政村,贫困人口占到农业人口的25.3%。
截止2012年底,全市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4616元,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2021元。贫困县和非贫困县贫困农民人均收入增幅均高于全市农民人均收入水平。
按照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的要求,大同市坚持抢抓省转型综改试验区的机遇,以产业开发促进贫困地区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和生态化“四化”建设一起推进,同步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努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大格局。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高标准农业示范区、京津地区 “菜篮子”和特色农产品供给基地,大力推进“一村一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