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吉隆坡文化多元华人之城
吉隆坡文化多元华人之城
寒假到了,年味儿也越来越浓,小朋友们是不是和小号子一样急切盼望着春节的到来呢?想不想跟小号子一起到“华人之城”吉隆坡过春节?快点随我来吧!
吉隆坡是马来西亚的首都和第一大城市,是马来西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吉隆坡位于马来半岛的心脏地带,是一座新旧辉映、东西方文化有机融合的大都市,既有现代都市的时尚感,又不乏古色古香的迷人风韵。因华侨人口占吉隆坡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故吉隆坡被称为“华人之城”。除了华人,人口最多的便是马来人和印度人,这也造就了吉隆坡的多元城市文化。
吉隆坡是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市,尽管吉隆坡的现代化建设发展步伐很快,但它依然保留着很多历史的痕迹。市内典型的穆斯林建筑、中国式住宅以及英国殖民时期建筑星罗棋布;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与历史悠久的村庄相互呼应;马来餐、中餐、印度餐、西餐还有各国美味佳肴应有尽有;马来村、唐人街、印度街并存相依,别有魅力。马来族基本上讲马来语,华侨大部分讲粤语或者普通话,印度族大部分讲泰米尔语。走在吉隆坡的街上,要是用普通话向行人问路,基本都不会令你失望。
多元化把吉隆坡变成了一座“世界建筑博览馆”。充满现代感的摩天大楼同高脚斜顶的马来别墅交错层叠,穆斯林式建筑和中国式建筑和谐并存,汇成了一幅精妙绝伦的交融着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风格的立体图画。吉隆坡有许多蜚声国际的建筑,小号子来吉隆坡过春节,自然不能错过。
吉隆坡独立广场和沿街建筑是马来西亚的标志性建筑。独立广场由原来的一个橄榄球场改建而成,用以纪念国家独立。广场南侧竖立着高达100米的旗杆,马来西亚的月亮图案国旗在旗杆上迎风飘扬,据说这是世界上最高的旗杆;草坪上立有一块黑色云石碑,标示着马来西亚自20世纪初沦为英国殖民地后,直至1957年8月30日正式宣告独立,马来西亚国父――东姑阿都拉曼在此升起了第一面马来西亚国旗。
独立广场对面,是一排别具风味的历史建筑,其中的苏丹亚都沙末大楼,中部是一个40米高的钟楼,造型颇似英国伦敦的大本钟,钟楼覆盖的是金光闪亮的伊斯兰风格半球圆顶,其建筑造型的异样多姿,成为各地摄影家们的最爱。每逢节日庆典,五光十色的彩灯辉映整幢大楼,让人犹如置身于阿拉伯神话世界雄伟神秘的城堡。
吉隆坡双子塔是马来西亚石油公司的综合办公大楼,也是游客从云端俯视吉隆坡的好地方,同时是世界上最高的双塔楼。
吉隆坡塔高421米,几乎和石油双塔一样高。吉隆坡塔吸引游客的地方除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外,还因为在276米处有个观景台,游客在上面可以俯瞰到吉隆坡最美的风景。
年代悠久而又富丽堂皇的火车站是吉隆坡最负盛名的欧式建筑,它是一座英国中世纪风格的城堡式建筑物,是英国文化在马来西亚最突出的表现。
阿布瑟曼酋长故居是马来西亚文化遗产基金会属下的文化机构,建于1925年,仿照英国都王朝式的建筑。花园中央有一座特摩尔原居民建造的竹舍和一间经过修复的马来式木屋,此木屋原本是吉打州一位酋长的故居。建筑物全部经过能工巧匠风格独特、精雕细琢的马来传统雕刻修饰,里面展示着一些婚礼服饰。
吉隆坡原是由华侨拓建的一条小街发展起来的,早在1857年,一位名叫叶亚来的华侨率领87名华人驾船来此寻找锡矿,他们最初用棕榈叶搭起简陋的棚屋,开始街市交易,逐渐促使这里的商业由萌芽走向兴隆。吉隆坡已发展成为全马最大的锡矿区,博得“世界锡都”的美誉。如今在吉隆坡的华人已经发展到第五代,中华文化在吉隆坡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茨厂街是吉隆坡最著名的“唐人街”,车水马龙,张灯结彩,天天像在过中国的大年。这里已不是传统的华人居住地和华人商业区,而是一块吉隆坡的金色招牌,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观光购物。
茨厂街保持着显著的中国元素,街头与街尾盖着横跨街心的中式大牌楼,金黄色的双龙栩栩如生,绿色琉璃瓦在充足的阳光下熠熠生辉,斗大的隶书“茨厂街”下一排红色灯笼在微风里生机勃勃。牌楼顶长约4米、高2米的液晶显示屏播放着马来西亚风光片。
茨厂街见证了吉隆坡的成长,今天的茨厂街,不再单指一条街道,而是一个街区的代名词。走进茨厂街,岭南、闽南式骑楼鳞次栉比沿街而建,一、二层开店,三、四层住家。街心上空架着波浪式彩色玻璃瓦遮雨棚,逛街者不必担心风雨和骄阳。
一家福建面馆开在街心的二层小楼,招牌下书“开创于1927年”。楼下是开放式市场,青芒果、榴莲、椰子、马奶葡萄、蛇皮果,果香四溢,亚热带水果应有尽有。一位七八十岁的大娘高声吆喝着“来呀、来呀”,卖的是金黄色圆溜溜的芝麻圆子。据面馆老板介绍,华人第一、二代主要靠挖矿、种地和卖剪刀、菜刀、剃头刀在大马创业。现在华人有条件了,要培养孩子读书、经商、创业,他有三个儿子,两个在北美工作,一个在法国读书。
“恭和堂”在茨厂街街头和街尾各开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