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中国古谱分类与特点看中西音乐记谱法主要差异
从中国古谱分类与特点看中西音乐记谱法主要差异
西方音乐最早的记谱法可追溯至公元九世纪的格里高利素歌记谱法,它是用一种名为“纽姆”(neume)、反映语音声调变化特点的符号系统记写下来的。在实现了可精确记录音高的有线记谱法(11世纪)发展阶段之后,西方古谱又于13世纪发展出了可表达单个音符时值以及各级音符之间的等比例时值关系的有量记谱法,并于14世纪发展出拍号系统,它成为沿用至今的五线谱的前身,并借助文艺复兴晚期音乐印刷术的勃兴而得到最终的规范与统一。
与西方中世纪早期素歌记谱法的发展基本同时期的中国古谱是宋代俗字谱。在俗字谱之前,中国音乐史上已先后出现过包括汉代“声曲折”、南北朝时梁代的古琴文字谱、唐代的琵琶谱等多种记谱法了(陈应时,中国的古谱及其分类法[J]交响,1985,(4):1)。根据陈应时先生在《中国的古谱及其分类》一文中的研究来看,与西方在九世纪纽姆谱出现之前并无乐谱留存于世的历史(古希腊字母记谱法与西方纽姆谱没有任何直接渊源)不同,中国古谱的历史非常悠久,记谱形式也十分丰富。依据乐谱的表现形式,中国古代音乐记谱法可分为:图形记谱、文字记谱以及混合图形与文字的记谱法。从乐谱用途上划分,又可分为声乐谱式与器乐谱式。而形式与数量更复杂多变的主要是器乐谱式,它可以分为管色谱、线索谱与锣鼓谱三类。每一类中又包含有形形色色的独立谱式,分别应用于某种乐器或某个器乐乐种。
一、中国古代音乐记谱法的主要类型与代表性谱式
陈应时先生在其《中国的古谱及其分类》一文中,将中国古谱依据其记谱形式分为以下三类:
1、图形谱式
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乐谱是成书于汉代的《礼记?投壶》中的鼙鼓谱,它应用方块与圆圈图形记录节奏。之后传世的各种鼓谱也多以记录节奏、击打部位与击打方式为主。鼓谱的记谱符号非常简明直观,大多采用空心圆(○)、方框(□)、黑色实心圆(●)、叉号(×)、三角符号(△)及一些特殊符号(如∞等)等来代表不同的节奏、击打部位或击打方式。
除鼓谱多用几何图形记谱之外,其它的图形谱式还包括仅???于历史记载的“声曲折”谱(歌曲谱,今不存)、用于宗教音乐的一些古老传谱――如十五世纪的道教音乐《玉音法事》的记谱(也称步虚谱)或少数民族音乐中运用的一些特殊记谱法。如藏族的“央移”、苗族的“结带”谱等。这些谱式的共同特点是都运用了线型或复合线型的几何图形来表示音高或节奏。有些图形谱式甚至能够精确的反映音高,如元代人余载所创的“音图谱”。它是一种直行排列十二音格,再标记出各自的十二律吕音名,将歌词从右至左对应填入所在音名方格的一种记谱法。
2、文字谱式
文字谱式“是用汉字或简化汉字记录音乐的谱式”(陈应时,中国的古谱及其分类法[J]交响,1985,(4):2)。许多乐器的特定谱式都运用了文字谱的形式。如琴谱谱族的古琴谱、二四谱(潮州筝谱)、瑟谱等,钟乐谱族的律吕字谱、宫商字谱,还有锣鼓字谱等。文字谱式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用于古琴音乐记谱的减字谱(最早的古琴谱为文字谱),以及律吕字谱。“现存最早的律吕字谱是南宋朱熹的《仪礼经传通解》中所载的(北宋)赵彦肃所传唐开元《风雅十二诗谱》,宋代的姜夔曾用律吕字谱记录了《越九歌》”。(陈应时,中国的古谱及其分类法[J]交响,1 985,(4):3)
锣鼓字谱也称锣鼓经,这种文字谱式主要是用象声字来记录一件或多件打击乐器的音响。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方言的差异巨大,象声字并不统一,故锣鼓经的记谱也千差万别。
3、混合了文字与图形记谱的图文谱式
这种谱式是“用汉字或简笔汉字混合图形或其它符号记录音乐的谱式”。(陈应时,中国的古谱及其分类法[J]交响,1985,(4):3)弦索谱体系中的敦煌琵琶谱、五弦谱;管色谱族中的工尺谱及其各类变体、俗字谱及其各种衍生形式等都属于这种图文混合谱式。许多有代表性的器乐乐种,如西安鼓乐谱与智化寺京音乐谱都使用了俗字谱的变体形式。明清以降,大量中国传统音乐(尤其是各地丰富的器乐乐种)多采用这种混合图文的谱式来记谱。其中以工尺谱(及其种类繁多的变体形式)最具有代表性。
二、中西音乐记谱法的主要差异
结合陈应时先生的研究成果,与本文作者自己对西方古谱的认识(祁宜婷,西方中世纪音乐记谱法的历史考察[J]交响,2013,(2):42-49)相参照,可见中国古谱较之西方古谱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记谱形式更千姿百态。并且由于地域差异、乐种差异(包括乐器组合的差异)以及文化品格的差异(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等部类就分别具有不同的文化品格),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出了性质不同、特点相异的形形色色的记谱法。
从记谱法历史的特点来看,西方音乐记谱法的发展历史延续性更强,有着更为统一、清晰的主流谱式,或多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