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垮掉一代”比较
中西“垮掉一代”比较
摘要:在美国的20世纪的50年代与中国的20世纪80年代都产生过一场“垮掉的一代”的文学运动,美国的“垮掉的一代”显然对中国的“垮掉的一代”产生过影响,但中国的“垮掉的一代”却和美国的“垮掉的一代”有差异。
关键词:垮掉的一代 美国 中国 差异
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产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垮掉的一代”文学运动,三十多年后中国也产生了一场影响不小的“垮掉的一代”的文学运动,毫无疑问,中国“垮掉的一代”的文学运动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美国“垮掉的一代”的文学影响,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不同的地方,下面从几个方面来比较一下中西“垮掉的一代”文学的异同:
首先,看看产生的背景,美国的“垮掉的一代”的文学运动产生可以追溯到“迷惘的一代”,“迷”文学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产生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美青年被帝国主义的谎言所欺骗参加了战争,充当了帝国主义的炮灰,在战争当中饱受创伤,战后反思,认为造成自己悲惨命运的根源在于帝国主义的战争,但是他们有着坚强的意志,从来不对生活抱怨过多,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单枪匹马地奋斗,他们并不与现实同流合污,对现实进行了反抗,但这种反抗显得有些消极,因为他们不去追究造成自己不幸的社会根源,更不去寻求消灭这种不幸的正确方法,他们只是凭着直觉经验同残酷的现实作斗争,或是在爱情的欢乐中和酒精的麻醉中寻求精神的解脱,或是把优美宁静的大自然当成精神避难处。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进入了一个更深刻严肃的历史时期,一个方面美国政府奉行杜鲁门主义和麦卡锡主义,一方面加剧冷战,恶化世界空气,另一方面在国内加紧实行法西斯式宣传欺骗和恐怖政策,镇压进步力量,把世界性核战争的阴影严酷地笼罩在人们头上。“迷惘的一代”的逃避、消极的情绪更加一步蔓延,大多数人们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就在这巨大而沉重的精神困顿面前,出现了一批敏感多思的青年,试图反抗这种精神迫害与行动禁锢,另一个方面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和传统信仰的缺失,年轻人的迷惘和与日俱增的社会责任感产生了激烈的碰撞,使他们采取了一种极端的方式来反抗社会的虚伪、庸俗的生活,他们表现得十分沉沦颓废。在20世纪的五十年代。1955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旧金山,一所美术陈列馆里,聚集着来自各地的诗人和作家,诗人阿仑?金斯首次宣读了他的长诗《嚎叫》,金斯的诗集中地代表了这些日后被称为“垮掉的一代”作家的精神风貌与作品风格,称为这个流派有力的、极端的、宣言性呈示,同时深深影响了美国文学的创作和文学潮流的走向。 “垮掉”派诗人小说家们一出现,就展示他们反抗历史、挣脱现实的行为态势,他们是历史现实所塑造的一代反叛者。
中国的“垮掉一代”是产生在中国的20世纪文化转型时期,所谓文化转型时期,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文化发展产生明显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剧的重组与更新,文化的发展规律要么认同要么变异,文化转型时期也就是对文化的变异,对文化的运作模式,对传统中国中规中矩儒家文化、对循序渐进的政治生态都将产生强大的冲击,依据的是一个全新的标准,特别是在二十世纪晚期中国进入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本身政治文化环境的相对宽松和西方各种文化思潮的涌入,中国从刻板的极端的封闭荒唐的七十年代进入到全面解禁开放民主的八十年代,这本身生活环境政治环境文化观念的巨大改变和反差,对这一代的中国人影响很大,垮掉的一代也在这个进入到了中国,1985年中国文坛终于感受到“垮掉的一代”浪潮的涌动。以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和徐星的《无主题变奏》等作品出现为标志,宣告了“垮掉的一代”在中国成熟登场。作品中主人公和人物形象大都出生在五、六十年代,中国的五、六十年代,是红色革命情绪继续延伸的年代,革命、严肃、刻板,从他们呱呱坠地开始,他们的一切都被打上了那个“火红年代”的时代烙印,每个人的背景都是一组相同的文化浮雕,面对的都是一副副相同的政治面孔,在那个年代,到处是鲜花、英雄、五星红旗,大喇叭里传出的革命的政治宣言,在过于正统的传统中又经历了虚伪的洗礼……直到七十年代末,产生了那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他们睁开了眼睛开始审视人生、反思自己的精神信仰,他们很艰难与过去告别时,在打碎传统遗留下来的沉重负担的同时,同样也在打碎着自己的信仰,当现实的压力向他们涌来的时候,他们感觉无力承受,他们的精神极大地被股股激流冲垮,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确“垮掉”了。
其次,“垮掉的一代”所指的对象有所不同。美国“垮掉的一代”是既指作品中的人物又指作家本人。“垮掉的一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在美国的一群松松散散地结合在一起的作家和年轻诗人的集合体,他们笃信自由主义理念。他们往往是自发的文学创作理念,甚至有时非常混乱。“垮掉的一代”的作家创作的作品广受争议,因为这些作品通常不遵守传统创作的规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