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审言藏书与地方文献收集.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审言藏书与地方文献收集

李审言藏书与地方文献收集   摘 要: 文章通过对李审言生平的回顾,以及对李审言藏书的生成和特点的分析,用我馆工作成效证明了李审言藏书对当下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集标准、收藏范围及收集方法具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 李审言藏书 地方文献 文献收集   1.近代国学大师李审言   李审言(1859—1931年),江苏兴化人,名详,字审言,又字愧生,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八世孙,是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和“扬州学派”后期杰出代表人物,也是我国近代著名藏书家。幼年的贫苦生活,使他树立了刻苦读书、勤奋上进的精神。1907年,李审言被聘为江楚官书编译局总纂。1909年任《江苏通志》分纂。1910年任安徽存古学堂主讲。1923年任东南大学国文系教授,并兼职参加大型精本丛书《嘉业堂丛书》、《聚学轩丛书》的编校。1927年,他和鲁迅、胡适、陈垣一同被时任国民政府教育总长的著名学者蔡元培先生聘为文学院第一批特约撰述员。晚年回家乡兴化从事著述。1931年,在兴化去世。   李审言在文选学、笺注学、方志学、骈文、诗歌等方面颇有成就。辛亥革命前,他参加了《盐城县志》、《阜宁县志》、《泰兴县志》、《江都县志》、《仪征县志》、《玉峰志》等的编纂和审定。后来的《兴化县续志》(李志),就是在他编修成的初稿基础上完成的。此外,他还襄助江阴缪荃孙修撰《清史稿》。   李审言著有《汪容甫文笺》、《愧生丛录》、《药裹慵谈》、《选学拾沈》、《学制斋骈文》等,于1989年被汇编为《李审言文集》,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   2.李审言藏书的生成   1929年,李审言辞去东南大学教授一职,回到故乡兴化。其故居位于兴化儒学街与东岳庙桥下最南端大磨子交汇处(即今市三院南),系独成院落的前后两进临街房屋。小院西为两间坐北朝南的书房。书房以东为正屋和穿堂。李审言将收藏的1万多册图书陈列于由穿堂改建而成的藏书室中,供家乡读书人借阅。为此,邑人又称此藏书室为“审言图书馆”。后来,李审言为向更多的读者提供方便,将该馆迁移至北大街东寺桥东侧的“李家大书院”(即石麓书院)中,并请其族玄孙李育才专职???责图书管理和借阅工作,成为江浙地区著名的私人图书馆之一。1938年左右,审言图书馆关闭。1941年,为避免日机轰炸,李审言儿媳顾佩珊等人将书运到远离兴化二十多里的东皋庄(今中堡镇东皋村)收藏。1945年抗战胜利后,藏书又被运回到城里,存于李审言故居,专室保管,佣人看守。1963年,李审言之孙李传砚、子媳顾佩珊等人将存书万卷遗产主动捐献国家,原兴化县政府授交兴化图书馆存藏。2002年6月,兴化市图书馆成立“李审言藏书室”,设于原古籍室内。   3.李审言藏书的特点   3.1注重资料的完备。   李审言对自己所藏图书大多钤有藏书印,并编订了目录,涵盖了经、史、子、集、丛各部。此外,还注重收集:(1)各种碑帖及拓片,如清代安徽籍书法家邓石如的拓片。(2)私家刻印的《哀思录》、《寿庆录》、《讣文》等,如清代文艺评论家刘熙载去世时的讣文。(3)收集保存了大量丛书,并力求完整,如民国时期韩国钧主持编纂的《海陵丛刻》。(4)与海内名流往来的信札及个人著作手稿,如李审言为缪荃孙校勘《艺风碎金》、《藕香·钞笔》手稿、《江苏通志艺文志材料》、《兴化县志人物传手稿》、《兴化县志采访录》等。   3.2注重版本和资料的原始性。   李审言精于版本、目录的研究,重视所收集的资料的原始性,其藏书中包含明清木刻本、活字本、写本、稿本、石印本和善本(如李清的《南渡录》、《三垣笔记》、《鸡足山志》)。   李审言对于搜集图书不遗余力,被藏书界称为“书丐”。   4.李审言藏书给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收集的启示   4.1重视“民间的”、“非正式出版物”的收集。   李审言藏书包括大量方志、报刊、契约、家谱、缙绅录、字帖、画谱、账册、印谱、中药方剂、道教符、文告、命书、历书等各种书籍、资料,有许多资料是非出版物和印刷品,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现在,一般图书馆收集地方文献太过偏重正规出版物。笔者认为“民间”的资料往往是对正规出版物的补充,更能从一个非常小的角度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多个侧面,而往往是当时收藏家不重视、学术界忽略的成为极其重要的研究资料,戏曲、方志、实录、报刊等都是如此,等图书馆发现其价值的时候往往已经来不及了。目前,我们已注重这方面资料的收集工作,如从镇江市丹徒区葛村征得《葛村解氏先茔记》碑刻手稿复印件,与最近在该村发现的解氏宗祠碑刻内容一致。   4.2与地方籍在外工作的专家学者、作家、艺术家建立长期联系。   李审言交游广泛,与上海、成都、广州、南京等海内众多学者、藏书家互赠书籍。如湖南陈三立赠《散原诗集》,如皋冒广生赠《瓯隐社集》、《小三吾亭集》,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