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克力提拉瓦尼迦游牧艺术家“交互艺术”之旅.docVIP

里克力提拉瓦尼迦游牧艺术家“交互艺术”之旅.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里克力提拉瓦尼迦游牧艺术家“交互艺术”之旅

里克力提拉瓦尼迦游牧艺术家“交互艺术”之旅   游牧艺术家“在路上”   里克力·提拉瓦尼迦,是一位在西方当代艺术领域十分活跃的艺术家,这位东方面孔的艺术家拥有多元的文化身份,他的父亲是泰国外交官,1961年,提拉瓦尼迦出生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自幼跟随家人游走世界:泰国、埃塞俄比亚、加拿大、美国……现主要定居美国,穿行于纽约、曼谷、柏林,普遍被认为是泰国裔艺术家。是一位典型的具有“全球性”的游牧艺术家。   这位兼有亚洲和拉美成长背景的艺术家,在西方当代艺术界以其美国波普式的“日常神话”艺术享誉世界。提拉瓦尼迦尝试重新定义艺术的价值,探讨艺术与日常生活存在之间的关系,他的作品没有材料和媒介的限制,也无法界定作品的属性和边界,经常是结合行为与装置,需要观展人群参与共同完成的创作。里克力的作品无法用传统的艺术类别去界定,也无法用经典艺术的审美准则去衡量,比如在纽约画廊做泰餐给参观者吃,在德国街头与一群少年玩木偶,在画廊里原封不动再现自己的公寓……这些看来极其生活化的 “吃喝”、“游戏”,都可以成为他艺术创作的主体,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大多需要观众参与才能实现,他将艺术的观众转化为艺术的参与者,颠覆了以前高高在上的“神圣”的艺术形象和观念。   里克力·提拉瓦尼迦是一位佛教徒,他喜欢以佛教的方式生活,无论生活还是艺术,他都拒绝预设,不作先入为主的结构或屏蔽任何的可能性,也回避固有的身份和物质属性,而是保持一种 “流空”的状态,在实践中寻找不断流动的生活的可能性。里克力总是四处旅行,展览也遍布全球,他很少将同一作品做不断重复的巡展,而是每到一个地方,以不同城市为语境,依据周遭空间进行创作。对他而言,“在路上”,已成为他生命与创作最深刻的烙印。   基于人群的交互艺术   提拉瓦尼迦的创作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里程碑式的艺术项目是1992年在纽约303画廊的一场名为“免费”的展览。里克力将整间画廊打造成了一间免费供应泰国咖喱饭的厨房,他在画廊中煮食泰式咖哩,让前来观展的观众一起分享,与参观者同桌饮食谈天说地。2012年,作为纽约MOMA现代艺术博物馆策划的“当代艺术馆:1980—”项目的一个部分,这间厨房在MOMA展厅重现,画廊准备的咖喱饭从每天中午到下午三点向观众提供。在这件看似概念简单的作品中,里克力·提拉瓦尼迦邀请观众以一种更社交化的方式与当代艺术产生了相互作用,模糊了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感。观众不再只是看艺术品,还成为其中一部分,在日常的饮食中完成某种创作。   1994年,里克力在西班牙完成了一个活动装置作品,他将自行车装置成一个移动小家:一张折叠桌,六把折叠椅,锅碗瓢盆,必备的食材,以及鼓鼓的行囊。他骑车环绕马德里,将录像机固定在车把手上,记录沿途见闻。提拉瓦尼迦说:“西班牙人曾经环游世界,哥伦布、麦哲伦四处航海,最后发现了新世界。我做了一个‘返回’的旅行,我试图发现西班牙。”   在德国科隆美术馆,提拉瓦尼迦用木头克隆了他纽约居所的房间结构,厨房、浴室、卧室功能齐全。展出期间,科隆美术馆24小时对外开放,观众可以在其间任意穿行、落座、翻看物品,在客厅看电视,躺在卧室小憩,在厕所蹲马桶看书,在厨房吃泰式咖哩,还有一个广播随时有节目播出,观众被鼓励自由自在地享用这个空间,而成为一幅幅移动中的风景,美术馆一时间人流涌动。   里克力经常会在展览中建造酒吧、茶馆、录音室、迷你超级市场等日常场所,不仅让作品走近观众,而且还让他们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之中,观众的表现成为他作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时他会在美术馆中架起一面大鼓,让观众尽情击打;有时他又会与前来参观的青少年一道共同表演一段木偶戏。在提拉瓦尼迦的作品里,艺术家所扮演的角色是活动策划者、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以及空间情境的营造者,他建立了一个交流场域与沟通平台,提供一种分享的氛围,观众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积极地参与、介入与使用这些空间,于是作品不再只是一个固定的形体或最后的结果,观众与作品之间,以及观众与观众之间所建立的关系与共同分享的感觉才是作品的重要精神。提拉瓦尼迦是个催化剂,他创造让观众能够介入或表演的情景,和观众共享这些经验,一起刺激这些作品并通过这些赋予作品更深入的意义。   提拉瓦尼迦是一位在世界各地都非常活跃的艺术家,并且一直寻求突破和创作新意,每到一处,他的作品就会结合当地的空间和社会环境进行创作。比如他2010年在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开一场名为“别干了”的展览,用了诸多当代中国的社会元素,他将一辆同比缩小的梅塞德斯轿车模型覆盖上了一层奶粉——用于指涉2008年中国的牛奶丑闻。在车的附近,观众们可以享用一碗热腾腾的豆腐脑。在主展厅里,生产砖块的机器已经在运行,要现场生产出14068块砖,这些砖在现场即时出售,它们在中国足够盖一间房。在这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