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古典文学中中国形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韩国古典文学中中国形象

韩国古典文学中中国形象   摘要:从韩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描写的个别类型入手,分析韩国人在古代是如何认识、描绘“中国”这个他者,并探究其中所蕴含的韩国人的思维及如此创作的意义,最终尝试在东亚文学的多种发展脉络中,把握韩国文学的本质及地位。高丽与朝鲜时代,以“中国”为素材和背景的作品非常多。一些抒情诗和叙景诗以中国的历史人物、事件以及出使路上所见的风景名胜为素材进行创作;一些传奇和小说将背景设置在中国,出场人物的国籍也均为中国。这些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呈现在文人的作品中。通过与来访朝鲜的中国使臣的会面,通过去往中国的朝鲜使臣的访问记录,通过览阅中国书籍和士大夫收藏的绘画,可以探寻中国历史和文化空间。一般而言,这些以中国为描写对象和抒情对象的诗文作品,表面描绘中国,实则隐晦地表达或呈现了韩国本民族自身的思想、情感、意志以及命运。   关键词:韩国古典文学;中国;韩国文人与中国;作品中的素材与背景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31(2014)01-0127-08   一、序言   世上不存在完满自足的独特文化。即使是凭借本民族独特的特点而形成的灿烂民族文学,也是要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并最终将其融合于本民族文学之中。韩国的汉文学自形成之日起就具有了世界的属性。韩国的汉文学用汉文创作而成,而且受到了以中华为中心的传统世界观影响,正是基于这两点,韩国汉文学的相当部分不可避免地具有中国文学、东亚文学的共同特点。典型的实例就是新罗作品,它成为了流传至今的三国作品主流,但如今并不在韩国,而被收录到了中国的《全唐诗》《全唐文》等文献当中。这可能是由于历史上的政治原因,新罗要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更附属于中国的缘故。在诸多汉籍文献当中,中国诗歌和小说文本成为韩国文人吸收中国知识的一个重要源泉。   然而这并不是说,用汉文进行文学创作,其作品内容和世界观就会被完全中国化。韩国创作的汉文学不同于中国文学,它仍然具有浓厚的韩国特点,因而理所当然地被视为韩国文学的组成部分。对融合于韩国文学的“中国”世界及其特点进行考察,是一个理解和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考察韩国文学里究竟吸收了多少外部元素,而且还要具体考察韩国文学中的哪些内容与外部文学进行了交流、如何交流以及创造出了怎样的多样性。   为此,本文将从朝鲜时期文人的海外体验、中国绘画中的想象空间、作为作品背景的“中国”这样三个角度人手,通过具体分析不同类型的作品,简要阐明“中国”这一韩国境外国土的空间概念是怎样融入到韩国古代文献当中的,同时略述传统时代朝鲜文人的思维。以往也有学者对上述个别问题进行过研究,但本文主要欲以“韩国文人和中国”这个大题目将以往的研究成果综合在一起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所以首先点明:本文中所说的“古典文学”,是指包括韩国汉文学和古小说在内的一个概念范畴。   二、韩国传统时代的文人和中国   (一)文人的海外体验和中国   李齐贤(1288-1367)在中国元朝度过了10个春秋(从21岁到36岁),并创作了许多诗篇。李齐贤出生于小地方,却有机会放眼世界。他多次踏上横贯中国大陆的旅途,亲眼目睹了大陆的壮丽山河,亲身验证了华夏的悠久历史。其间途经燕京时作诗于万卷堂,并与当时中国的代表性文人赵孟?(1254-1322)、虞集(1272-1348)等有往来交流;他用诗歌描述了这一系列的旅程。他的诗篇不仅以写实的手法描述了所见所闻,还融入了一定的思想与情感。在他的作品中,散发着浓厚的异国风情。   1316年李齐贤奉命出使四川省峨眉山降香。元朝皇帝每年都定期亲临名山大川降香,但实际上都是由使臣代行的。李齐贤被选为元朝使臣的过程并不为后人所知,但据推断可能是忠宣王以及出入万卷堂的翰林学士们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往返峨眉山途中李齐贤共写下了18首诗歌并将这些诗汇总,编成了他的第一本诗集《西征录》。后来他的后代将其诗歌和散文全部汇总,编成了《益斋乱稿》。其中第一、二卷主要收录的是游历中国时创作的诗歌。先来看《八月十七日方舟向峨眉山》(《益斋乱稿》卷――):   锦江江上白云秋,唱彻骊驹下酒楼。一片红旗风闪闪,数声柔橹水悠悠。   雨催寒犊归渔店,波送轻鸥近客舟。谁谓书生多不遇,每因王事饱清游。   1316年9月2日(阴历8月15日),李齐贤到达成都。小憩两日之后,于9月4日(阴历8月17日)乘船离开,历时7天到达峨眉山。第二句中的“骊驹”是上古时代的离别曲,但即便是离别之时,诗人也依旧兴致盎然。第三、四句的描写非常逼真。第五、六句描写乘船途中看到岸边悠闲的风景。从第七、八句中可以看到即便身负繁重公务但依旧信心百倍的旅行家形象。再看下面这首《登峨眉山》(《益斋乱稿》卷一):   苍云浮地面,白日转山腰。万像归无极,长空自寂寥。   名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