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声音纪实机遇和挑战.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声音纪实机遇和挑战

城市声音纪实机遇和挑战   摘 要:目前对于声音文化的研究较少,而声音纪实活动恰能填补一部分空缺。这种创新项目在国内外已有少数先行者,却各有各的不同,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基于国家级大创项目“天津声音纪实”项目,以天津为例,通过文献、行为、历史、比较及个案研究的方法发现听觉文化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巨大前景,声音地图能运用到包括旅游业、会展业等在内的文化产业和档案、有声读物中。然而对声音采集的内容和方法仍存在一些困难,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并解决。   关键词:声音;纪实;声音地图;创新   中图分类号:J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2-0123-03   借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机会和条件,我们通过天津声音纪实——“天津声音地图”系列活动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我们提出了“声音纪实”和“声音地图”这两个概念,并付诸实施,从中我们发现其对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义,同时也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本文将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总结,也会对接下来的实施者有一定提示和借鉴作用。   一、天津声音纪实与“天津声音地图”   纪实,是对实况的纪录或记述,多见于文字或图片,常以视觉的形式保存。声音纪实,则是以声音的形式纪录生活及其发展与变迁。现今对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多用书面文字进行留存,却鲜有研究者从声音的角度出发。具有特色的声音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更加便于感受的声音为载体来纪录一个地区的文化,会为更多的受众所理解和接受。   “声音地图”,是将听觉感官的声音与视觉感官的地图相结合,受众不仅可以看到一个地区的形貌,还能听到与这个地区有关的声音。同时,在一个城市收录到的声音素材,也可以制成声音纪录片,既可以传播,也可以收藏存档。   2012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天津声音纪实——“天津声音地图”系列活动中我们收录的声音,既有滨海新区汉沽海滨的风土人情,也有天津“后花园”蓟县山里的云雨乡音,既有霍元甲故居的西青的精武少年的风采风韵,也有风筝魏传人老艺人的辛酸坚定,既有街头艺人的吹拉弹唱,也有地方曲艺的悠长雅韵,从天津站的人群熙攘,到杨柳青的古玩市场,从意式风情街的小资浪漫,到水上公园的激情狂欢……游走在这座古典与现代并存的城市,匆匆记录下耳边掠过的声音。这声音代表着当下节点所发生的事情,时过境迁便不复存在,就好比再也听不到早年蒸汽机车进站的隆隆汽笛,也很难寻找曾经花样层出不穷叫卖的原声原韵。   对“天津声音地图”的设想是,点击电子地图上的一个地点就会出现相关的图片,听到相应的声音。比如点击电子地图上的“天塔公交站”,就会看到天塔公交站的实景图片,听到老艺人演奏的悠长的二胡声混杂着公共汽车进站和自行车飞驰的声音;点击“名流茶馆”,就会看到古朴、热闹的茶馆风情的图片,听到戏曲演唱声合着弓弦鼓点伴奏的节拍;点击“天津站”,就会看到具有百年历史的老龙头火车站的老照片和改造后的新景观,听到世纪钟整点报时的钟声和音乐;点击“意式风情区”,就会看到具有欧式风情的多彩多姿建筑的图片,听到爵士乐演奏和酒吧歌手深情的演唱……就像一张城市名片,昭示着天津独特的人文底蕴;也是一个时代的印记,这座城市的儿女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生活。   二、国内外声音纪实案例   目前国内已经有相对成型的声音地图,如“哈尔滨声音地图”[1],它是一个用于录音爱好者分享录音的网站,由哈尔滨碎冰社制作完成。点击哈尔滨城市地图上一个个小三角图标共能听到将近60处声音片段录音,还可看到录音者的名字、录音地点、声音片段简介等,它把一个环境中不同声音层叠的层次感表现得非常到位。但作为一个分享录音的网站,这个声音地图缺少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意识,也没有展示相关图片,纪实性就会稍弱些。   此外,还有台湾声音地图[2],它按照主题分为原住民、人文、自然、观光四大部分。它完全由一曲曲音乐构成,每个主题下,每个地点都有相应的音乐,也是一张张专辑,并且形成商业模式,需要购买付费。当然纪实性就更弱了。   英国艺术家彼得·库萨克(Peter Cusack)曾主持“伦敦声音”计划,该项目推出一张收录了40种最佳伦敦声音的CD合辑,反响不俗。2005年几位英国环境音乐家来到中国开展“都市发声”项目,他们在北京、广州、重庆、上海安装“声音装置”,收集这些城市的声音,并面向四个城市的民众征集“我最喜爱的城市声音”[3]。彼得·库萨克出版了唱片《最爱的北京声音》,呼叫鸽子、街头叫卖、笼中鸟鸣、胡同的寂静、街头艺人,乃至数钞票和大枣掉落碗里的声音,被悉数收纳,用听觉还原了新老北京。   对声音这种文化的保护,国外则重视的多。2002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建立了《国家经典录音目录》,这个目录中囊括了很多不同时代的声音,最早的有爱迪生说话玩偶里留声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