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色彩性与戏剧性契合之美
色彩性与戏剧性契合之美
协奏曲,作为在西方音乐史上与交响曲并驾齐驱的两大最具戏剧性与技术性的音乐体裁之一,同样标志着西方音乐创作发展的一个顶峰。它于巴洛克时代随着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的日益高涨而产生,后经历古典、浪漫的成熟与高峰,以及近现代音乐创作潮流的更新释义,数百年的冲刷涤荡,已然成为专业作曲家们争相角逐其创作思想与观念以及其技术含量的最重要的音乐形式。钢琴协奏曲不过是“协奏曲”中的一种,但因钢琴在西方乐器中的特殊地位,这体裁自然成为多种“协奏曲”中最受尊崇的一种。在西方音乐史中,经典的“钢琴协奏曲”正可谓不知凡几,单说此类体裁在中国的发展,自20世纪30年代江文也创作第首钢琴协奏曲以来,至今少说也有近20部问世,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之后,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远远超越之前的创作。截止到90年代之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主要有《黄河钢琴协奏曲》(储望华等作曲)、《山林》(刘敦南曲)、《春之采》(杜鸣心曲)、《g小调钢琴协奏曲》(黄安伦曲)等,之后于90年代中叶由青年作曲家张朝创作的《哀牢狂想》(后简称《哀牢》)可谓填补了十年中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之后更是鲜有人问津。直至2010年由作曲家王西麟创作的无标题钢琴协奏曲的问世,才再次唤起人们对这一体栽的热情。这大约就是钢琴协奏曲这一体裁的创作在中国发展的粗略脉络。
在这一体裁中,有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题材类型——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入,就像中国作曲家竭力将中国的音乐文化融注于西方音乐体裁中一样,具有非凡的创造意识和胆识。在上述众多的作品中,恐怕与少数民族音乐有关系的只有《山林》与《哀牢》了。有意思的是,两者基本建立在相同的创作理念上,即采用具有浓郁少数民族风格的旋律作为音乐的主题,同时运用西方音乐创作的结构观念来构架音乐整体;所不同的是前者为多乐章套曲的形式,后者为单乐章的奏鸣原则,更重要的是后者的作者张朝是一个真正长期身居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域并耳濡目染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音乐家,再加之其中哈尼族音乐元素的特有色蕴,致使《哀牢》的题材风格明???区别于大多数同类音乐。在大多数运用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的作品中,其风格一般偏重风俗性及娱乐性,也即着重表现地域音乐文化的独特性、情景性以及舞蹈性,比如王西麟的《云南音诗》、朱践耳的《纳西一奇》以及上述已经提及过的《山林》等均属此类。而说到张朝的《哀牢》,除了具备以上的几点特性外,更重要的是他在此基础上贯穿了强烈的交响性与戏剧性,甚至雄浑的史诗性,这些都与生他养他的故土情结、民族情感以及在内容上融注的作曲家个人的奋斗经历有关。这种从自身的民族、生活、成长出发,结合哈尼族音乐原有的深沉内在的音乐风格,共同成就了这部钢琴协奏曲在风格、题材以及色彩方面的独创性。
张朝是近年来活跃于中国乐坛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青年作曲家,由于他本身具有少数民族血统,再加之在哈尼族和彝族聚集的红河州出生并生活数年,因此哈尼族与彝族等这些极具特色的音乐文化便深深注入了他的艺术生命。如果我们对他的创作稍作考究便会发现,他的创作思维极为活跃、独特,具有极强的创新意识,笔者认为这和他自小所长期感受的西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他的笔触下所传达出的民族情感与民族特色总是异常的纯净与真诚,同时又处处透着生命的活力与创意的灵动,正如在《哀牢》中作曲家通过优美的律动、积极的抗争与生命的思索,更有绚丽的色泽、狂热的舞蹈与辉煌的讴歌来表达对故土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颂。
这部作品初稿完成于张朝的大学学习期间,后经过大量修改于1996年定稿,并亲自担任独奏在指挥家李心草的指挥下首演于北京音乐厅,好评如潮,后人民音乐出版社于2008年正式将此曲收录到中国当代作曲家曲库并出版,音响为2000年旅美钢琴家韦丹文、指挥家胡咏言与上海广播交响乐团合作录制,由人民音乐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多年来,这部钢琴协奏曲在业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究其原因如下:
一、题材内容的深刻性与多重象征性
不能否认,作曲家在创作之前首先面临的就是“写什么”的问题,如果能够选材独到有见地,可以说其创作也就成功了
半。在这部作品中,我们首先来看标题——《哀牢狂想》,两个关键词:“哀牢”与“狂想”。“哀牢”的双重含义在于:首先是一座山的名称,坐落于云南中部,为云岭向南的延伸,西北东南走向,北起楚雄,南抵绿春,全长约五百公里,主峰称哀牢山,海拔3166米,在这里聚集了哈尼族与彝族等少数民族,是一个具有特殊文化符号的象征;其次是从其字面意思而言,“哀牢”具有悲哀的牢笼之意,这要追溯到哈尼族南迁后的经历,异族侵扰致使他们只能居住于山上,因此为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哈尼族梯田”便是这一历史的见证,虽然现今已然成为一道著名景致,也不能磨灭哈尼族受困于山中的苦难生活。正因为如此,哈尼族早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