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失准天枰 都察院佚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座失准天枰 都察院佚事

一座失准天枰 都察院佚事   都察院,明清时期官署名,   由前代的御史台发展而来,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   作为明清监察制度的主要实施者,   都察院在维护封建统治正常秩序和保障封建国家机器平稳运转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权力强大,如果官员正直清廉,则百姓、国家受益,但往往大权在握,   伴随着的很多都是假公济私或是徇私枉法。   都察院一直很少被人们提及,都察院从字面上很好理解,“都察”就是“什么都察”的意思,都察院相当于现在的检察院、纪检委,外加监察部。这么一个最高的司法部门在当初既能帮助皇上管理国家大事,同时却也是皇上的一块心病。   皇帝的心病   复兴门内大街长话大楼   明朝的都察院位于现在北京市西城区的复兴门内大街路北,大概在长话大楼位置附近。都察院具体负责什么工作呢?据不完全统计,老百姓杀人放火、当官的贪赃枉法都归它管,原则是案件要足够重大、影响要足够恶劣。   都察院的最高领导叫御史,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院长、监察部部长外加反贪局局长,这官听起来够大吧,就连皇上都怕他三分。皇帝对都察院御史与其说是“惧怕”,倒不如说是“讨厌”。拿咱们熟悉的刘罗锅刘墉来说,他曾经当过都察院的左御史,乾隆皇帝一旦犯了错,刘墉照样会参上一本,对于这样的人,可不就是又怕又烦吗?   更有意思的是,明朝历史上还有一位大臣,正是因为太招皇帝厌恶了,才被封为都察院御史的,这就是著名的海瑞海大人。海瑞好骂人,这是千古留下的美名,而他的忠实听众即是嘉靖皇帝。海瑞骂嘉靖是句句在理、一针见血,其中最著名的一句就是“嘉靖嘉靖,家家皆净”。而嘉靖皇帝呢,光生气却又不舍得杀海瑞,无奈只能把他关起来,有句话叫“物尽其才,人尽其用”。嘉靖一死,新登基的隆庆皇帝立马给海瑞连升三级,给他找了一份最合适的工作——都察院的右都御使。您不是爱找碴骂人吗?干脆把这股子热情投入到纪检执法工作当中去吧!   都察院的御史有一项最高权利——可以起诉皇上。所以皇上都怕御史,就怕自己出错,不过这也正说明皇上有自律心态,这是???件好事。更有人说,嘉靖皇帝不杀海瑞,就是为了留着他,往后帮着自己的儿子治理天下。皇上能有这样的胸襟可以理解,可同朝为官的其他大臣们谁都不希望把自己的把柄落到都察院御史的手里,所以致使都察院的御史和其他大臣们之间的关系就非常的微妙了。   尴尬的遭遇   御史吃屎 西华门   紫禁城的西门——西华门外,曾经发生过一个真实的笑话。话说清朝康熙年间,有位大臣叫高士奇,最高职位升到了礼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长和外交部长。一天,恰巧高士奇在西华门外碰上了一位都察院御史,俩人正寒暄呢,一只狗溜达过来了,于是这位御史眼珠子一转,就问这位礼部侍郎高士奇:“是狼是狗(暗示侍郎是狗)?”高士奇一听,心里明白:我刚升任礼部侍郎,你就骂我是狗!于是他回答:“是狗!因为狼只吃肉,可狗则遇肉吃肉,遇屎吃屎(暗示御史吃屎)。”结果,原本想寒碜别人的御史最后却把屎盆子扣到了自己的脑袋上。   清朝的都察院从西单搬到了西交民巷一带,大概就是现在人民大会堂往南,位置变了,职能却有增无减。都察院御史不仅能直接上奏弹劾官员,必要的时候还能打小报告,这叫“密奏”。甚至在明清两代的个别时期,都察院仅凭捕风捉影就能向皇上告状,原本一个维护司法公正的部门,这么一来就难免为自己徇私枉法、公报私仇提供了便利。   击鼓骂曹   宣武区韩家胡同   老北京各行各业都有祖师爷,京剧行当的泰斗人物程长庚就住在宣武区的韩家胡同,当年这地方叫韩家潭。有人打过这么一个比方,唱京剧的不知道程长庚,就如同木匠不知道鲁班,耍大刀的不认识关公一样,不可思议。   似乎很多泰斗级的人物都有自己的一些特殊的癖好或是原则,程长庚也不例外,他的原则就是:不走穴不唱堂会。这在北京城里早就是家喻户晓的事情了。可是都察院不管这一套,连皇帝都敢参一本的人,难道还支使不动一个唱戏的吗?可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程老板骨头还挺硬,就是不答应,结果愣是被都察院的官员五花大绑绑到了戏台子底下,以示羞辱。   本以为这事儿就这么不了了之了,意外的是,都察院这帮人不罢休,没过多久,都察院又请程长庚唱堂会,不过这回他没拒绝,还真唱了一出——“击鼓骂曹”,骂的底下这帮子都察院的官员们是哭笑不得、如坐针毡。以上也得出一个结论来:要想对付这些无法无天的权势之人,也只能靠咱们老百姓的铮铮铁骨了。   慈禧太后指导工作   朝阳门外神路街路西   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其实这两个人原本是房东与房客的关系。当时,浙江一个叫葛品莲的人娶了个漂亮的小媳妇,小媳妇平日里喜欢穿绿色的裙衫,腰间系一条白色的围裙,上绿下白、亭亭玉立,宛如一颗青翠欲滴的小白菜,于是街坊邻里都叫她“小白菜”。而杨乃武正丧偶独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