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婷婷 走进壮乡“最美天使”.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曾婷婷 走进壮乡“最美天使”

曾婷婷 走进壮乡“最美天使”   四年前,她作为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院应届毕业生中唯一一名女生志愿者,参加西部计划,不顾老师们“广西太偏远,不适合女孩子”的劝告,只身南下广西来到贺州。   两年前,她志愿期满,却没有离开这块让她经受历练又倍感温暖的边陲土地,而是将“支医”工作延长一年。   而今,她已扎根壮乡,被乡亲们誉为“最美白衣天使”。她是曾婷婷,2009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现为广西贺州市八步区仁义镇卫生院妇产科临床医师。说起当初的决定,这个朴实文静的女孩说:“我的选择是对的。”   青春因奉献而精彩   2009年,年仅23岁的曾婷婷即将从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院毕业,面临多重选择的她,得知同校师兄、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黄贵军,2006年毕业后服务并扎根于贵州省绥阳县黄杨镇的故事,深受感动,毅然怀揣梦想,于当年8月,报名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仁义镇卫生院,从事“支医”的志愿服务工作。   初来仁义卫生院的一幕让曾婷婷难忘:卫生院设备简单,临床医师、护士、药剂、防疫和妇幼等科室加起来才30多人,青年医生更是少得可怜。卫生院实行24小时值班,医务人员几乎没有节假日……看到这里的艰苦条件,她更加真切地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与意义——是要用自己的所学技能,真正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作为一名湖北人,初到广西的曾婷婷在生活和工作上都面临着很大困难。首先不能适应的就是这里的气候。每到春天的梅雨时节,都会持续下两三个月的雨,空气非常潮湿,“房子里的墙壁都在淌水,衣服物品什么的都是潮潮的,到处都长霉,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霉味,让人很不适应。”   工作之后又面临着另一个挑战,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民族语言非常丰富。曾婷婷所在的仁义镇,村民们会使用瑶话、白话、客家话、桂柳话等多种语言,但没有一种她听得懂。对于一个刚刚毕业没有任何临床经验又语言不通的外乡人,当地的老百姓根本不信任她,不肯让她看诊。“病人不信任我,不找我看病,还嘲笑我,对我指指点点,不尊重我,不拿我当医生。当??一个人在门诊时,他们对我视而不见,还去院长办公室投诉说没有医生上班。”曾婷婷对第一次坐诊时遭遇排斥的情景记忆犹新。   除此之外,饮食不习惯,简陋的住宿条件都让她深陷生活和工作的艰难之中。这让初到服务地的她一度非常想家,几乎天天都要跟爸妈通电话,一打电话就会哭。“每天一睁开眼,进入耳朵的都是陌生的语言,完全听不懂,没有朋友,没有家人,感觉要窒息了一般。”曾婷婷回忆说。   困难没有压垮曾婷婷,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便只顾风雨兼程。她一直牢记着毕业离校时,班主任对她的嘱托与期望。她更清楚的记得离校时曾对老师坚定地说:“老师,放心吧,我一定不会当逃兵的,我一定会坚守岗位的!”源于对老师的承诺,源于对学校的负责,也源于对自己的考验,她咬牙坚持了下来。面对诸多挑战,她选择了主动克服。她主动向周围的乡亲们和自己的病人们虚心求教,请他们教自己方言,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活动,广交朋友。真诚是最能打动人的,她渐渐地融入了这个环境,习惯了当地的方言,习惯了当地的饮食,也逐渐消散了想家的孤独感,慢慢爱上了广西的风土人情。   在工作上,她不忘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白天遇到不会的问题就虚心求教同事和之前的老师,晚上回到宿舍认真温习专业书籍。“刚去的三四个月整天泡在医院,寻找可能多的机会学习,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练手的机会,从没有休息过一天。”就是靠着这么一股韧劲和刻苦的努力,曾婷婷的进步非常大,三个月后她可以独立处理病人,独立管床位,半年后独立值夜班。   面对不信任她的病人,她选择了主动跟病人搭话,认真地解答病人的问题,耐心地向他们解释病情,并告知治疗方案及用药。站在病人的立场上开处方,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替病人着想,让病人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诊疗服务。慢慢地,病人接纳了她,找她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愿把他乡作故乡   曾婷婷的努力终于使她获得了来到仁义镇卫生院的第一次成功。那一次成功处理危重病人的经历令她终身难忘,以至于现在回想起来还历历在目。在工作半年后的一次夜班,医院救护车接回来一位处于深度昏迷的患者。患者全身大汗淋漓,口角流涎,面色苍白,四肢软弱无力。见此情况,曾婷婷立即下医嘱急査血糖。起初考虑患者为低血糖昏迷,经过高糖静推,患者苏醒了过来,但是半小时后复查血糖18.7 mmol/L,考虑到血糖升的太高易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又立即对症处理,予以盐水或低糖静滴,并监测血糖及患者生命体征。经再次向家属详细询问病史,最后她对患者制定了合理的治疗方案。经过曾婷婷一整晚的监测血糖调整用药,终于在第二天把患者的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使患者意识能够保持清醒,生命体征维持正常。这一次对危重病人的成功处理过程虽然很辛苦,但曾婷婷觉得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