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宏军人本色收藏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宏军人本色收藏家

黄宏军人本色收藏家   不同的职业背景、性格、文化修养造就了每一个收藏家区别于他人的收藏特色。少将、三次参加保卫边疆自卫还击作战、中央政策研究室政治组负责人、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全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领导小组副组长……这样的履历,给黄宏的收藏增添了一种军人特色。   兴之所至,率性而为   黄宏1946年生于云南,1962年在昆明入伍。父亲毕业于金陵农大,曾担任过第一任云南省农业专科学校校长,昆明市科协名誉主席。母亲毕业于西南联大,多年从事教育工作。黄宏在云南军队里担任宣传处长时期,就收藏各种书籍,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前,中共老一辈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理论著作和各种版本的马列译著,黄宏收藏了几千余册。   “那时候我系统地收藏郭洙若、博古、张仲实、陈昌浩、柯柏年、吴黎平、郭大力、曹葆华等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翻译的马列著作。其中,有30年代的《续西行漫记》,1940年在延安用马兰纸印刷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1948年东北版的精装《毛泽东选集》,1920年出版录有周恩来名录的《南开同学录》等,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新中国成立前有34个版本,我有24个版本!”言语间,黄宏透着一股自豪感。这些藏书,对他的人生及各种创作意义深远。纪念艾思奇诞生百年时,中共云南省委聘请他担任电视文献片《一代哲人艾思奇》的总撰稿,能担此任,藏书功不可没。黄宏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党!他充分利用收藏完成了《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史》和《理论建设史》的相关著作。最近,他应凤凰出版集团之约,撰写一套《记忆中的苏联》丛书,其电影、美术、音乐、文学、建筑等文章的撰写也离不开这些有意义的收藏资料。   真正意义上的书画收藏始自1979年。那年,大批书画家到云南前线慰问。时任军宣传处长的黄宏与画家交上了朋友。1984年,黄宏任老山作战主攻团政委,与更多书画家结下了友谊。“我藏有王琦、范曾、袁运甫、袁熙坤、李廷声、贾浩义、吴休、史国良等当代名家的书画。”   黄宏的收藏门类庞杂,兴之所至,率性而为。初涉收藏,他并没有确??什么宏大的目标和崇高的价值追求,就是业余生活的调剂。   30多年来,黄宏倾其收入,利用业余时间购藏了曾无人问津的文化遗产。目前,他的海岳堂藏品万余件,除古籍文献、书画外,还有陶瓷、砚台、铜镜、铜器和古代雕塑(含石雕、玉雕、木雕、竹雕等)。已告别军旅生涯的黄宏说,上天给关上了一扇门,却开启了另一扇窗,通过收藏,他得到很多乐趣;通过收藏,获得了知识,交到了朋友,愉悦了身心。   人取我舍,人舍我取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嘉德周末拍卖会推出过扇面,价格低廉,购买者甚少。黄宏发现里面有很多名家作品,遂陆续购藏。他以300元买下晚清书法家梅调鼎的扇面。梅调鼎,字友竹,晚号赧翁,慈溪人,虽布衣一生,但书法造诣很高。乡党冯开《回风堂集》谓其“于古人书无所不学,少日专致力于二王,中年以往参酌南北,归乎恬适,晚年益浑浑有拙致入化境”。自言“用笔之妙,合能圆能断外,无他道”。现代书法家沙孟海评日:“他的作品价值,不但当时没有人和他抗衡,恐怕清代二百六十年中也没有这样高逸的作品。”黄宏告诉记者:“收藏扇面,书写绘画者的名声固然重要,但最需要重视的还是文化内涵。我想将所藏扇面写本书,告诉读者书如其人。”   千方砚台也让人艳羡。黄宏用陆游咏梅诗形容过砚台收藏:“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在他看来,砚台就像是冬天凋落在雪地里的梅花,没人重视。“别人不重视,我都捡起来。砚台是我最珍视的收藏之一,几乎构成一部砚史。”   砚台自古备受文人墨客宠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是不同历史时代的承载物,也是华夏文明的见证者。这也是黄宏为什么要花大力气收藏、研究古砚,并致力于推动人们了解古砚的终极目标。   对于砚的研究,黄宏颇有心得。“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砚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又称研。我国制造砚台历史久远,早期砚台是用颜料在上面涂,在石头上研磨。春秋时期砚台基本成型,汉代砚台抛开研石自成一体。”   砚台有石、玉、陶、瓷、瓦、澄泥和铜、铁、银等材质。从实用角度看,一般分瓦砚和石砚两类。瓦砚按照制作的不同,分澄泥砚和砖瓦砚两种;石砚按产地,又分为端砚、歙砚、乌金砚、灵岩石砚、开化石砚、大沽石砚、沉州石砚、溪石砚、洮石砚、紫金石砚等。   说起砚台收藏,一般人将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作为重点,又以端砚为诸砚之首。黄宏对看似市场价值不高的砚台深爱有佳。“我收藏的一方汉代石板砚,看似非常简单,真的就像一块石板,几乎看不出工艺雕琢的痕迹,但这方石板砚很薄,本身就代表了打磨工艺的水准。过去收藏砚者认为汉砚的石品差,若对汉代历史文化深入了解,就会发现,汉人之所以好用一种看似粗糙的石质制砚,正是源于他们对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