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追风筝人》风筝何时重新飘起
《追风筝人》风筝何时重新飘起
李舫
卡勒德?胡赛尼近年来收获颇丰。尽管作为阿富汗裔美国作家,胡赛尼屡被指责――较之于其他美籍外裔作家,胡赛尼缺乏纳博科夫的“诡谲万端和繁复异常”,缺乏库切的“返璞归真和大巧若拙”――他的前两本书《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仍然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在全世界卖出了近四千万册,第三部作品《群山回唱》也正以各种语言走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读者的内心。
将卡勒德?胡赛尼划入某种创作类型似乎很艰难。他的每一部作品都高居世界畅销书排行榜首位,然而与同时代的畅销小说相比,他的创作却显然表达着与其他畅销路径不一样的隐忍和救赎。胡赛尼的作品中,没有情色、惊悚、悬疑、科幻,没有背弃和厌世,没有纵横捭阖的少年魔法学校和秒杀一切的青春吸血偶像,有的仅仅是贯穿于阿富汗民族的百年苦难与哀伤――然而,似乎没有什么能够比这更加惊心动魄了。有人曾经将胡赛尼的出现,比作两百年前简?奥斯汀的凌空高蹈、一百五十年前查尔斯?狄更斯的黑马穿行,但是毕竟胡赛尼有着与前者截然不同的风格,也许正是他对无限神性的不懈追问、与诡谲命运的主动和解,才使得他从被动驱逐到自我放逐, 并由此完成东西方文化之间的自由穿行,并使得作品保持着无可比拟的魅力,这种魅力将使得他的思考穿越无数个世纪,抵达遥远的未来。
《追风筝的人》问世于2003年,名不见经传的阿富汗裔美国医生卡勒德?胡赛尼华丽转身,变成享誉世界的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因此获得2006年联合国人道主义奖。2007年,马克?福斯特将这部小说搬上银幕,从此使其拥有更多的受众。
马克?福斯特对胡赛尼小说的重建是显而易见的。他对艺术的严谨肇始于家传,这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他的创造力。马克?福斯特出生于德国医师与建筑师家庭,童年时随父母搬迁至瑞士达沃斯居住。12岁,他观看了童年的第一部戏院电影――法兰西斯?柯波拉的《现代启示录》,受此启发,福斯特向着导演的梦想前进,并终于如愿以偿,从此才有了《破碎之梦》、《死囚之舞》、《寻找梦幻岛》、《生死停留》、《笔下求生》、《007:大破量子危机》??《钱斯勒手稿》、《机关枪传教士》、《僵尸世界大战》,以及《追风筝的人》。
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追风筝的人》中许多满目疮痍的场景是在中国西部拍摄的,那遍野的荒凉让人心生痛楚。这部电影几乎耗尽了马克?福斯特的资产和情感,“我手头上没有一点资金,身边没有一点帮助,就像要赶一辆牛车上山。”对于这场艰难的拍摄,马克?福斯特一直在抱怨。他惯于在影片描绘情绪压抑的角色,以及这些角色情感上的残疾,并将其看做人类的普遍疾病。在《追风筝的人》中,马克?福斯特试图再次用人类情感疾病的态度处理他的角色。
故事就这样开场了。
影片试图讲述两个阿富汗少年――阿米尔和哈桑――之间的故事。阿米尔是阿富汗富家少爷,哈桑是他的仆人,他们情同手足。在阿富汗,放风筝是一种深受大家喜爱的活动,阿米尔和哈桑对风筝有着难以抑制的热情。他们参加了风筝大赛,而阿米尔因为父亲对哈桑过多的赞扬和奖励和对自己的冷淡失望,心中颇感挫败,希望通过这次风筝大赛来获得父亲的认同和赞赏。最终,阿米尔和哈桑赢得大赛。然而,在哈桑为阿米尔追回他们赢来的风筝时,遇到了一个来自于普什图族的暴徒。阿米尔眼睁睁地看着哈桑被残忍地强暴,却始终没有勇气走上去救他。回到家里,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卑惭愧,每天面对哈桑让他内心备受煎熬,他诬陷哈桑偷了他的手表,让父亲赶走哈桑父子。两人的友谊就此割断。
故事是从移民美国的成年阿米尔开始的,他一直带着缠绕了自己一生的负罪感生活,梦魇一样的经历使他饱受折磨,他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道德的觉醒、良心的谴责,让阿米尔踏上了赎罪之路――回到阔别20多年的故乡。通过爸爸的挚友拉辛,阿米尔终于得知,哈桑原来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与此同时,他也得知,哈桑夫妻遭难,儿子索拉博被送进了孤儿院。
救赎就从救出索拉博开始。对电影故事的处理,马克?福斯特显示了他的严谨,他尊重原著,在此基础上将带有东方精神的小说文本转化为具有西方价值的视觉符号,背叛与救赎的主题贯穿始终。影片以哈桑帮阿米尔追风筝开头、以阿米尔与索拉博追风筝结尾,体现着马克?福斯特对卡勒德?胡赛尼叙事中对于风筝作为见证亲情、友情、爱情,救赎正直、诚实、良知的符号的运用。
每次读到卡勒德?胡赛尼,我都会想到帕慕克――在东西方之间、在传统与现代的十字路口游走的帕慕克。喀布尔之于胡赛尼,也许正如伊斯坦布尔之于帕慕克,这是他们无比眷恋又无比隔膜的家园,他们不由自主地将自己从东方背景中剥离,嫁接到全然陌生的西方语境中。阿富汗的故事也许更充满艰辛,胡赛尼的父亲是外交官,后来逃亡到美国,这让他更加难忘初到加利福尼亚、靠领取救济金生活的日子,这些日子与他曾经拥有的优渥截然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