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阅读-201704.pptx

漫谈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阅读-201704.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漫谈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阅读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郭英德 2017年4月22日 漫谈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阅读 文学经典阅读四字经 唐诗阅读示例 宋词阅读示例 元曲阅读示例 明清小说阅读示例 一、文学经典阅读四字经 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魏略》:“初,(董)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梁孝文帝萧绎:“凡读书必以五经为本,所谓非圣人之书勿读。读之百遍,其义自见。此外众书,自可泛观耳。”(《金楼子》卷四《戒子》) 一、文学经典阅读四字经 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朱熹:“莫说道见得了便休。而今看一千遍,见得又别;看一万遍,看得又别。须是无这册子时,许多节目次第都恁地历历落落,在自家肚里,方好。”“书须熟读。所谓书,只是一般。然读十遍时,与读一遍时终别;读百遍时,与读十遍又自不同也。”(宋人张洪等选编《朱子读书法》卷上) 一、文学经典阅读四字经 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苏轼:“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诗集》卷二《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孔子:“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一、文学经典阅读四字经 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朱熹:“读书之法,读一遍了,又思量一遍;思量一遍,又读一遍。读诵者,所以助其思量,常教此心在上面流转。若只口里读,心里不思量,看如何也记不子细。”“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然熟读精思既晓得后,又须疑不止如此,庶几有进。若以为止如此矣,则终不复有进也。”(《朱子读书法》卷上) 一、文学经典阅读四字经 疑:“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孟子:“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者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 (《孟子·尽心下》) 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西江月·遣兴》) 朱熹: “然熟读精思既晓得后,又须疑不止如此,庶几有进。若以为止如此矣,则终不复有进也。”“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子读书法》卷下) 一、文学经典阅读四字经 疑:“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陆九渊:“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陆象山集·语录》) 陈献章:“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陈白沙集》卷二《与张廷实主事》之十三) 梁启超:“可以知学问之价值,在善疑,在求真,在创获。所谓研究精神,归著于此点。”(《清代学术概论》) 一、文学经典阅读四字经 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秋,朱熹在福建崇安,“心闲无事,得一意体验,比之旧日,渐觉明快,方有下工夫处。日前真是一盲引众盲耳。”(《朱文公文集》卷三九《答许顺之》之十一) 朱熹:“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文公文集》卷五二《答姜叔权》其一) 一、文学经典阅读四字经 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却于其中反覆涵泳,认取它做工夫处,做自己分上工夫,久之自当心融神会,默与契合。”(《朱文公文集》卷四五《答廖子晦》其十六) 袁甫:“予尝中夜以兴,整襟危坐,仰而顾,俯而思,意领神会,欣然有感。”(《蒙斋集》卷一二《明月亭记》) 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剑南诗稿》卷一《游山西村》) 二、唐诗阅读示例 自然与人格 在唐诗中,自然的人格化和人格的自然化两相交融,密合无间,举凡天地宇宙、日月星辰、风云雨露、山川草木、鸟兽虫鱼,无不丰富着人的审美感受,涵容着人的精神追求,提升着人的文化品格。 启功先生画作 二、唐诗阅读示例 自然与人格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倪瓒《容膝斋图》 二、唐诗阅读示例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