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苏轼豪放词“豪放”定位及出现
论苏轼豪放词“豪放”定位及出现
摘 要: 通过与司空图对于“豪放”定义的比较,可以发现苏轼对于“豪放”的定位更多集中于创作时的一种自由、充沛、郁勃的精神状态,而不是作品的风格反映。另外,豪放词的出现除去创作观的影响和对前人的继承以外,还包括以下原因的共同导向:一是蜀学对苏轼豪放词的影响。蜀地三教融合的学术思想是苏轼的创作出豪放词的内因,表现在《东坡易传》中则是对于现实的达观态度。二是“乌台诗案”对苏轼豪放词的影响。在被贬黄州以后,苏轼开始对人生的意义重新进行反思,这个时期的作品多是对生命本体的意义进行探索,形成一种超然豁达的独立人格。
关键词: 豪放词 苏轼 定义 影响
一、豪放词的定义
论及豪放词,多认为苏轼有大辂椎轮之功,但在苏轼的豪放词出现之前,豪放风格的词并不少见,如范仲淹《渔家傲》、柳永《八声甘州》等词风格均沉雄近乎豪放。若再溯源,则有五代人牛峤的《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毛文锡《甘州遍》等词,皆写边塞之苦,苍凉悲壮。
反观苏轼的豪放词创作,历来人们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豪放词的代表之作,然而顾随认为:“谓之豪放即得,遂一之与稼轩并论,却未见其可。辛词所长:曰健,曰实。坡公此词,只‘乱石’三句,其健、其实,可齐稼轩。即以其全集而论,亦只有此三句之健、之实,可齐稼轩。”①顾随认为在苏轼词作之中,只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可与辛弃疾相颉颃,虽然有失偏颇,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念奴娇》并非全词豪气横溢,仅是有豪放句而非豪放词。从词的下阕的“早生华发”到末句的“一尊还酹江月”更可验证这点,词人伤感叹惋年华流逝,气势一泻千里,落入俗套。更有甚者,吴世昌认为《念奴娇》只能说是旷达,连慷慨都谈不上,何况“豪放”。②另外,其中被认定为豪放词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超脱物外,更倾向一种面对宇宙万物无悲无喜的情感,这种精神上的自由可以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相印证,也是道家齐物忘我观点的体现,风格或者思想均表露为旷达而非豪放。
因此需要对“豪放”进行重新定义,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观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反气,处得以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③由此可见,豪放是一种出于郁勃的创作动力表现莽苍强劲的笔力气魄。苏轼在《书吴道子画后》中也有论及“豪放”:“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④与司空图相比,苏轼更偏向于把“豪放”看做一种创新,并不拘守古人成法;既极豪放,又符合规律——不违反生活事物的“自然之数”和“妙理”。⑤这种提倡艺术风格自由的说法见于苏轼的《自评文》:“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⑥由此可见,苏轼认为豪放是出于一种创作时郁勃的精神状态,而并非等同于词的风格特征,豪放是创作时任思绪迁移和变化的状态,表现在词人的部分词作上,则呈现出旷达洒脱的风格。
二、苏轼的哲学观、人生观对豪放词的影响
对于苏轼的豪放词创作,除却“自是一家”的创作观影响及对前人的继承以外,他的哲学观人生观也起着正向导向性的作用。
1.蜀学对苏轼豪放词的影响
苏轼出生在蜀地,蜀派是介于南方派与北方派的派系,因为地域的原因,蜀派既有南方派的特点又有北方派的特点。巴蜀学术历经流传演变,到北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呈现出一个学统四起,三教融合,不局限于一家的局面。⑦
作为蜀学的领袖人物,苏轼具有的三教圆融的观念必定会对其经世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在集中体现苏轼哲学思想的《东坡易传》中提到:天下之理未尝不一,而一不可执,知其未尝不一而莫之执,则几矣。⑧为了把握住“一”,就不能执著于表象而被蒙蔽。荣与辱在本质上都是体会“一”的途径,所以得失就不那么重要了。
这种达观的想法也在于苏轼的知足知命:精义者,穷理也;入神者,尽性以至于命也。⑨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岂徒然哉,将以致用者。苏轼认为穷理尽性是为了达于知命,并且知命是为了人生实践。这种知命观并不是消极地听凭命运的摆布,而是坦然对待人生的挫折。以入世为依托,穷理寻“一”才是人生真正的目标,而仕途上的成败仅仅是一种为了到达彼岸的工具。
2.“乌台诗案”对苏轼豪放词的影响
尽管有地域思想的影响,但在苏轼早年的生涯中,仍是积极的入世观念占据主导,性格偏于纯粹。直到发生“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已过强仕之年的苏轼面对官宦生涯的失意,开始对人生的意义进行反思,采用佛老思想调和自己内心的矛盾,对生命本体的意义进行探索。在具体的文本之中,则表现为思想的内转和对现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护理事业十五五发展规划(2026-2030).docx VIP
- 规范《GB1631-79-离子交换树脂分类、命名及型号》.pdf VIP
- smt转正工作总结报告.pptx
- Unit+1+Laugh+out+loud+Understanding+ideas+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 VIP
-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2111-2019).pdf VIP
- 物理竞赛全套课件.pdf
- 2025年临床中成药应用精选题库与解析.docx
- 人机交互设计 课件 第3章 交互设备.pptx
- 2025届高三数学高考二轮专题复习:立体几何解答题专练(含解析).docx VIP
- (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1.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