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陈振铎二胡音乐作品创作及审美意义
论陈振铎二胡音乐作品创作及审美意义
摘要:陈振铎的二胡音乐作品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他为中国二胡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文章从审美的角度对陈振铎的二胡作品进行了初步分析,试图通过这一分析进一步加深对这些作品的全面认知,并从中获得审美体验。以此,为学习和传承优秀的二胡作品提供一份珍贵的文献资料。
关键词:陈振铎;二胡作品;审美意义
中图分类号:J6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3
在浩瀚的中国民族音乐作品中,有无数经典名著陪伴我们走过了历史的长河,而这些能够流传至今的经典民族音乐作品都会和“美”结下渊源。在我们看来,“东方音乐是美丽的,美就美在旋律,那流畅的曲调,舒展的线条,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阶调式,具有中国山水画般的深远意境,无一不使人为之赞叹!这就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神韵”。①
中国的二胡音乐作品亦是如此,从二胡发展短短的一百多年历程来看,二胡不仅在外观形制、教材应用、人才培养及地位的提升上都有了较大的进展,而且重要的是,在众多的二胡音乐作品中脱颖而出了大批优秀的作品,极大地丰富了二胡的演奏及发展。没有作品的支撑,一件乐器是无法独自发展下去的。二胡能有今天这样高度的社会认知地位,也是和大批优秀的二胡作品的出现分不开的。这些优秀的二胡作品除民间流传外,主要是源于刘天华的创作和他的学生们的继续努力的结果。刘天华对二胡音乐的贡献之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成功地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尤其是陈振铎、蒋风之、储师竹这三位高足,他们在我国的二胡事业发展历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就对陈振铎的二胡音乐作品的创作及审美意义进行分析、介绍。
陈振铎(1904~1999)我国著名二胡教育家、演奏家、作曲家、中国当代民族音乐奠基人之一,刘天华最得意也是最后的一位学生。他一生经历丰富,历经坎坷,无论在任何境遇下他都始终致力于中国的二胡事业,毫不懈怠,因此获得了业内给予的最高评价;“与世无争,德高望重”。
陈振铎从小生活在齐国古都;山东省淄博市邵家圈素有传道授业的“稷下学宫”的故乡,这里孕育了不知多少学术门第,是传播知识的大学堂。这里不仅仅有儒道学说,它的民间音乐也丰富多彩:盛行各种戏曲、民歌、说唱艺术和民间器乐曲等。受这种民间音乐及大自然的强烈熏陶,陈振铎自幼就非常酷爱音乐。从10岁起,陈振铎便自学笛、箫、京胡和民间锣鼓,为一生从事音乐工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1928年他考入上海国立音乐院,与冼星海结为同窗好友,期间,他师从代院长萧友梅先生学习和声学,师从李思科、朱荇青、吴伯超先生学习钢琴、二胡和作曲。1929年,他转学到北平大学音乐传习所,开始师从著名国乐大师刘天华先生学习二胡,同时,师从赵丽莲教授和张友鹤先生学习钢琴和古琴。1932年他从北平大学音乐传习所毕业后,经刘天华先生推荐留在北平大学音乐传习所任教。1939年,陈振铎参与了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的组建工作,1949年夏,南京音乐院搬迁到天津,筹建中央音乐学院。1950年,陈振铎亲自参加了创建当时还是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组的工作(民乐系的前身),并任组长,1953年陈振铎又参加了筹建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的工作,并于1956年完成了新中国诞生后创建的第一个民乐系。1961年陈振铎服从组织需要,从中央音乐学院调到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今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工作,担任民乐教研室主任。他还曾担任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天津音乐学院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及艺术系民乐教研室主任、中国音协二胡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名誉顾问、中央音乐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等职,是继刘天华先生之后我国继往开来,堪称“南胡圣手”、“一代宗师”的二胡教育家、演奏家、作曲家。
陈振铎从事二胡艺术教育事业已有六十余载,为继承、传播和弘扬民族音乐艺术做出了卓越贡献。这位耕耘半个多世纪的园丁,把“厚以待人,谦己之短,褒人之长”作为自己的为人之道,艺术态度、艺术修养之本,还强调“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个性化乃艺术之生命”等理念。陈振铎兢兢业业,拓道辅路,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二胡演奏家,还在二胡作品的创作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陈振铎在创作上广收博采,取精用宏,他创作的作品广为流传,深入社会,极大地丰富了二胡曲目,在今天也几乎成为了每位二胡演奏者必练的曲目。
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几十年的勤学历练,陈振铎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二胡作品,如《山村初晓》《芭蕉夜雨》《田园春色》《明月流溪》《鸟雀呼晴》《一叶知秋》《良夜之歌》《秋夜》《嘉陵江泛舟曲》《映山红》《春城无处不飞花》《弓桥泛月》《秋江晚霞》《雨后春光》《红光》《花开满园》《相见欢》《歌颂十三陵水库》等优秀曲目,另有由他打谱、订谱的《汉宫秋月》《三宝佛》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