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尼采《悲剧诞生》核心问题
论尼采《悲剧诞生》核心问题
摘要:如何源初地领会希腊精神乃是《悲剧的诞生》的核心问题。在尼采看来,“希腊的明朗”的两种形式——阿波罗式的明朗与苏格拉底式的明朗均不足以代表源初的希腊精神。源初的希腊精神乃是借助形而上学的意志而得以诞生的希腊悲剧精神或狄奥尼索斯精神。在面对痛苦方面,希腊悲剧之形而上学策略远远胜过阿波罗之艺术策略与苏格拉底之理论策略。
关键词:意志形而上学;痛苦;悲剧;希腊的明朗
我们应当如何理解《悲剧的诞生》?无论是1872年《悲剧的诞生》一书问世以来的西方思想界,还是1986年此书中译本问世以来的汉语思想界,对此都一直存在很大争议。总体而论,这些争议围绕两个方面:该书是不是一部古典学作品?它是不是一部美学作品?一方面,这部作品自问世之初,就受到著名学者维拉莫维茨的激烈批判,连尼采的恩师李契尔对此书的态度??很冷淡,再后来人们甚至挑出书中的许多常识性的硬伤。另一方面,这部作品在国内多被视为一部美学作品,在此维度上人们作了热烈的讨论。
然而,结合诸多研究,我们基本上可以作出如下判断:《悲剧的诞生》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古典学作品,也不仅是一部所谓的美学作品,而是一部特殊的哲学作品。虽然此书的题材是古典学的题材,但是尼采的创作意图远不在学究性的考据上,而在于传达一种对源初希腊精神的向往。虽然它涉及到许多艺术现象,但是尼采的重心不在于探讨一种美学,而在于从希腊悲剧中提取出源初的希腊精神。因此,如何源初地领会希腊精神,这是《悲剧的诞生》的核心问题。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希腊悲剧如何借助一种形而上学的意志而得以诞生?希腊人与痛苦的关系发生了何种转变?希腊的明朗究竟是不是源初的希腊精神?
一、意志形而上学
为了说明《悲剧的诞生》一书中的形而上学问题,必须预先说明什么是形而上学以及什么是尼采的形而上学。1936—1940年间海德格尔在弗莱堡大学作了6个尼采专题讲座,不仅对尼采的形而上学作了强力诠释,并且对一般而言的形而上学也作了精辟的梳理。依据海德格尔的诠释,形而上学是关于存在者之存在的知识,并且开始于这种区分——把存在区分作什么存在(Was-sein)和如此存在(Daβsein)。这种区分一直伴随着形而上学,且被后世转换为本质(essentia)与实存(existentia)间的区分。他进一步把形而上学的基本结构概括为五重性:什么存在、如此存在、真理的本质方式、真理的历史与人类。其中,什么存在和如此存在是最基本的环节。
一般而言的形而上学就是如此。据此而言,尼采有一种形而上学吗?若有,这种形而上学是怎样的呢?依据海德格尔的论述,形而上学发端于柏拉图。柏拉图把什么存在解释为相,形而上学于是就产生了。柏拉图把存在解释为相与善,而尼采则把存在解释为强力意志。因此,“依据柏拉图以来全部思想来看,尼采思想乃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的五重性于尼采的形而上学表现为:强力意志(什么存在)、相同者的永恒轮回(如此存在)、公正(真理的本质)、虚无主义(真理的历史)与超人(人类)。这五重性中,最基本的两重性乃是强力意志(什么存在)与相同者的永恒轮回(如此存在)。
这就是尼采的形而上学,依据的是海德格尔对尼采晚期遗稿《强力意志》的诠释。而我们眼下面对的文本《悲剧的诞生》乃是尼采的早期作品。我们的问题是,在这部早期作品中,尼采是否已经提出了一种形而上学?若有,那么这种形而上学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以下我们结合具体文本来讨论:
1.“真正存在者和太一,作为永恒的受苦者和充满矛盾的东西(das Wahrhaft-Seiende und Ur-Eineals das ewige Leidende und Widerspruehsvolle),为了自身得到永远的解脱,也需要迷醉的幻景、快乐的假象。”
2.“作为狄奥尼索斯式的艺术家,抒情诗人是与太一及其痛苦和矛盾完全一体的,并且把这种太一的映像制作为音乐(Mit dem Ur-Einen,seinem Sehmerz und Widerspruch,eins geworden und pruduz—iert das Abbild dieses Ur-Einen als Musik)”。
3.“音乐作为意志而显现(Sie[Musik]erscheint als Wille)”。
首先,我们要区分两种表达:一种是真正存在者和太一,另一种是痛苦(者)与矛盾(者)。第1句中,尼采的用词是“作为”(als),“作为”而非“是”(ist,sein),这表明als前后两部分不可完全等同。这可以从第2句中获得支持:第2句中的“它的”(seinem),表明痛苦与矛盾(Schmerz und Widerspruch)和太一本身不可等同,因为“它的……”和“它本身”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