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阔视野 诗意行文.docVIP

宏阔视野 诗意行文.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宏阔视野 诗意行文

宏阔视野 诗意行文   摘 要:李雅君老师积极呼吁并实践“诗性教育”理念,她的《古典文学的诗意解读》就是一部以提升人文素养为旨归的力作。该书展示出宏阔的视野,给人极为厚重之感;该书运用比较的方法,系统而清晰地分析了不同的文体特征、作家风格;该书以诗意的行文,引领读者徜徉于诗意的文学中。   关键词:宏阔视野 比较方法 诗意行文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8-0095-02   作者简介:师星三(1977―),女,山西和顺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山西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诗性智慧是全人类最原始而又最本质的一种智慧,丰富广阔的想象性和十分强烈的感受性是其主要特点。“中国文化的本体是诗,……诗这一精神方式渗透、积淀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艺术各个门类中,并影响甚至是暗暗地决定了它们的历史命运。”[1] (P.2 )然而,多年来受应试教育指挥棒的驱使,从小学语文到中学语文教学,用理性思维、理科方式教学的倾向越来越严重,相反,文学的形象思维、诗性智慧越来越被挤到角落。如何激发、培养和引导人的诗性智慧呢?教育者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李雅君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充满诗意、学识渊博、极富责任意识的教育工作者,多年来,她一直以“诗性教育”的理念引领着自己的教学实践。2012年底,李老师的力作《古典文学的诗意解读》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它以中国古代文学史为线索,同时兼顾文体的特征及联系,对古代文学进行了独具特色的诗意解读。   一、体例上体现出宏阔的视野   《古典文学的诗意解读》不同于以前的文学史,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体例的新颖、视野的宏阔。此书在进行文学解读的同时,涉及历史、音乐、绘画、建筑、舞蹈、书法等各艺术门类,充分体现出文学的人文性特征,给人极为厚重之感。   《古典文学的诗意解读》既兼顾朝代的顺序,更主要的是按照文学作为文学本身的历史来阐述文学现象。例如,在论及唐代古文运动的时候,以往的文学史均把它放在唐代进行阐述,而本书把《唐宋文章》作为一个整体来论述,这样,就把唐代的古文运动、宋代的诗文革新运动之间的承继关系非常清晰地呈现了出来。   这本书的体例上还有一个新颖之处就是每个章节前有一段小小的引言,后有延伸思考及相关信息。从流行歌曲《在水一方》说起,引出了《初民的世俗歌唱》――关于诗经的阐述;从楚国曾侯乙编钟说起,引出了《魂兮归来》――关于楚辞的解读;从《簪花仕女图》说起,引出了《唐诗江山》;而且,每章后的延伸思考都体现出作者极为宏阔的视野。比如《理性主义的光芒》一章的延伸思考题二是:“在甲骨文中,一年是用‘春’‘秋’来区分季节的,‘冬’‘夏’指称季节的用法要略晚一些。当时,农耕文明所在的中原地区其实是四季分明的,为什么古人独对‘春’‘秋’敏感?由此形成的‘春秋’一词在中国文化中有怎样的含义?传统意象中,‘春’与‘秋’的象征意义,情感倾向又有何不同?”[2] (P.35 )在《文坛巨擘苏东坡》一章之后的思考题之一是:“苏轼是北宋‘湖州竹派’画家之一,他对文人画的贡献在哪些方面?与他的文学观有何联系?”诸如这样的思考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从广阔的文化视角来观照古代文学,对于读者,有助于拓展视野,激发灵感。   二、在比较中突出不同的文体特征、作家风格   《古典文学的诗意解读》注重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不同文体的特征。在第十三章《宋词庭院》中论及词的美学特质时,不是就词论词,而是与诗作比较分析。   从外观形式上看诗词的区别。诗的句式整齐方正,庄重大气;……从音韵层面上看,一句之中平仄相间,一联之间平仄相对,对称工稳,秩序谨严,给人以稳定感、归属感,像中国的宫殿建筑,庄严、宏阔、大度,易抒发豪迈刚健之情。词则不同,有长有短有错落,是谓“长短句”。长长短短、曲曲弯弯,最契合情意缠绵,尤其是表达矛盾的、复杂的、委婉的难言之情。……一句话,诗庄词媚。庄,宽阔大度;媚,婉转曲折。诗之体如壮士,词之体如美人。诗词之不同体制,如郎才女貌,相得益彰。[2] (P.138 )   如此分析,一语中的,将诗词不同的美学特质说得清清楚楚。作者还注意通过品味作品的色彩来区别不同文体的特征。在十六章《元气淋漓》中有一小节《宋词元曲色彩之比较》,作者说:“诗词与曲的不同意蕴,可以通过音乐与语言来领略,也可以通过作品呈现出来的色彩来感知,这也是通常欣赏诗歌作品容易忽略的一个角度。”[2] (P.174 )作者认为,研究分析作品,不能固守于一般的角度和方法,这样不容易创新,如果换个角度去看,很可能会有柳暗花明的境界。当然,达到这种境界的前提是,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拓展知识面。只有站得高了,才能看得远,看得清。   作者不仅注重不同文体特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