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嘉靖帝抑制外戚原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嘉靖帝抑制外戚原因

论嘉靖帝抑制外戚原因   摘 要:外戚作为依附于后妃和公主的特殊阶层,是中国历代王朝政治集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贯穿于整个封建王朝,其中以汉唐外戚专权最为严重和明代外戚最为孱弱形成鲜明对比。明朝建立初期就严禁外戚干政,因此外戚的政治地位较低。嘉靖帝继位初期,为了培养自己的政治势力,对迎他入主的外戚们给予优厚的待遇,但是嘉靖八年以后,又实行外戚封爵裁革令限制外戚。论述嘉靖帝抑制的原因,对进一步了解明代外戚的整体状况有着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嘉靖;外戚;抑制;原因   中图分类号:K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2-0262-02   嘉靖帝继位初期,为了培养自己的势力,一度对外戚持厚待的态度。一方面,嘉靖帝在经济方面多给外戚特权,多赐田给外戚。如嘉靖三年九月,命给皇亲“ 皮及献县地四十三顷” [1]等等。另一方面,世宗也曾提高外戚的政治地位。众所周知,明朝建立初期,曾规定:“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与。”[2] 虽然外戚可以按照 “恩泽”惯例封授,但只有封爵,却无实权,不可参与军政,更无封公爵的外戚。可是明代“外戚封公自嘉靖始也。张鹤龄嗣寿宁伯,进侯。又以迎立今皇帝,进封昌国公。” [3]由于张鹤龄参与了迎立嘉靖帝的过程,故“鹤龄以定策功,进封昌国公” [4]从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出,嘉靖帝即位初期对外戚是比较厚待的。嘉靖八年以后却采取了裁革外戚封爵的措施,抑制外戚。那么促使嘉靖帝抑制外戚的原因是什么呢?   嘉靖帝从开始对外戚厚待到抑制外戚是有诸多原因的,不仅要从外戚对社会的影响看,还要与明朝抑制外戚的开国政策联系起来,故而抑制外戚的原因并非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笔者试图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刻的讨论。   一、遵循开国抑制外戚的祖制   嘉靖帝抑制外戚的一个原因是遵循明初抑制外戚的祖制。明朝建立后,为了加强皇权,保证明王朝政权的持久性,明初的几代皇帝实行了许多措施。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前朝后宫后妃及外戚干政败国的教训,对后妃及外戚作了诸多限制。   太祖朱元璋认为 “皇后之尊,只治宫中嫔妇之事,宫门之外毫???事不预焉”[5],制定《女诫》教化后妃,订立严格的家法,禁止后妃参政。后妃与外戚在利益上是一体的,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制定教化后妃的行为准则,实际上就是为防止外戚干政。此外,明代也在选妃制度限制了后妃的家人。规定天子及宗室的后妃需选择“良家女子”,说是选“良家女子”,实际上却是从后妃家人的官职上限制了外戚。因为选出的后妃多出自寒门,后妃父亲的职位一般是百户、千户,职位高一点的也不过是指挥使,如胡皇后的父亲胡荣最初授职锦衣卫百户、吴太后的父亲吴安最初授职锦衣卫百户等。如此,按照明朝的官职进阶制度,从指挥使一步一步晋升到侯、伯、保傅需要很长的时间,有的甚至还封不了侯伯,如钱皇后的父亲钱贵一级一级晋升,也只是到进阶到中府都督同知的职位,即使有封侯伯的外戚也是出于“恩泽”特例而已。选妃制度上的规定,使明朝“自文皇后而外,率由儒族单门入俪宸极”[6],这也就决定了外戚们在政治上的孤立地位。一方面,外戚阶层本身就是依靠皇恩而贵为皇亲国戚,统治阶级内部的官员对外戚不是敬而远之,就是多加弹劾,另一方面,后妃家人地位的不高,也使外戚们进入不到权力阶层。这也是明代外戚政治地位较低,不能形成像汉唐那样强势的“戚党”的原因之一。   此外,还在政治上抑制外戚的实权,即“外戚不典军政”[7]。正统初年,张太后就曾下诏,裁革彭城伯张昶、左都督张昇,使二人不得与议朝政。此后,外戚虽然爵至公、侯,官至太师、太傅,但只有优秀的皇亲才能获得食禄奉朝请的机会。外戚中掌管军政大权的,只有会昌侯孙继宗“以元舅总团营兵马,监修国史,知经筵,迨八十告老,犹掌后军都督府事”[8]。外戚不仅无权掌管军政,在政治地位上还低于勋臣,勋臣有朝廷赐的“铁券”而外戚却没有。可见,明代外戚虽有封爵,但无实权,政治地位较低。而且,皇帝对犯法的外戚惩处也更为严苛。如成祖朱棣就曾告诫说 “戚畹最当守法,否则罪倍常人”[9]。明初期制定的抑制外戚的政策,为其后世君主所遵循。防止外戚势力抬头,干预朝政,嘉靖帝遵循祖制,采取了抑制外戚的措施。   二、外戚势力不断加剧已经影响到明王朝的稳定   外戚在明朝建国初期一直比较安分守己,但到了正德、弘治时期,外戚的势力逐渐抬头,开始对明朝的社会和经济造成危害。外戚通过“赐给”和“乞请”的方式获得大量的田地,占有了国有土地,不仅如此,还以“投献”的方式获得百姓的土地,使得百姓苦不堪言,无家可归。嘉靖时期,兵科给事中等官夏言等在查勘庄田后就曾上疏“勋戚凭借宠昵,奏讨无厌。如庆阳伯夏臣等得地至万三千八百余顷,多受奸民投献,侵夺民业”[10]。土地迅速地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势必会形成严重的土地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