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九章A唾液腺肿瘤..ppt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A唾液腺肿瘤.

第四节 唾液腺瘤样病变 一,唾液腺黏液囊肿 包括小唾液腺黏液囊肿及舌下腺囊肿. 病因病理: 1,外渗性黏液囊肿: 占80%以上。假囊,无上皮衬里,导管破裂引起。 2,储留性黏液囊肿: 特点: 有上皮衬里,瀦留的黏液团块及结缔组织被膜。 导管系统的部分阻塞造成。 临床表现: (一)黏液囊肿:最常见。好发于下唇及舌尖腹 侧。半透明,浅蓝色小泡。黄豆大小。 (二)舌下腺囊肿:青少年 1,单纯型 2,口外型 3,哑铃型 诊断与鉴别诊断: 1,口底皮样囊肿: 口底正中,圆形,皮脂性分泌物,扪诊有面团样柔韧感。 2,颌下囊性水瘤:婴幼儿,囊内容物稀薄,无黏液,淡黄清亮。 治疗: 1,黏液囊肿: 手术切除 2,舌下腺囊肿:切除舌下腺 ,袋形缝合术. 二、腮腺囊肿: 瀦留性和先天性,前者少见。 临床表现及诊断: 瀦留性为导管部分阻塞,瀦留,导管囊样扩张。 无痛肿块. 先天性囊肿分为皮样囊肿和鳃裂囊肿. 鳃裂囊肿来自第一鳃裂,易继发感染。鳃裂瘘, 位于耳垂至下颌角之间. 治疗: 手术切除。保护面神经,完整切除瘘道. 三, 唾液腺良性肥大 非肿瘤,非炎症,慢性,复发性,无痛性肿大。 病因 1,内分泌紊乱,糖尿病,肥胖症。 2,营养不良:酒精中毒,肝硬化。 3,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临床表现:绝大多数罹患腮腺,多为双侧肿大。多见于中老年,无口干。 诊断及鉴别诊断:造影形态正常,体积增大。 需与腮腺肿瘤和舍格伦综合症鉴别. 治疗:无特殊治疗. 第五节 唾液腺肿瘤 一、 诊治原则 常见疾病,绝大多数是唾液腺上皮性肿瘤,间叶组织来源少。 发病情况: 发病率: 0.15~1.6/10万 唾液腺不同部位中,腮腺肿瘤的发生率最高,约占80%,颌下腺肿瘤占10%,舌下腺肿瘤占1%,小唾液腺肿瘤占9%。小唾液腺肿瘤最常见于腭腺。 腮腺肿瘤中,良性占75%。颌下腺肿瘤中,良恶性比例接近(55%/45%),舌下腺肿瘤中,恶性占90%。小唾液腺中,恶性约占60% 沃辛瘤、嗜酸性腺瘤几乎仅发生于腮腺。腺泡细胞癌、涎腺导管癌多见于腮腺;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多见于腭部小涎腺;管状腺瘤90%发生于唇腺;磨牙后区腺源性肿瘤以粘液表皮样癌为常见,舌下腺肿瘤很少见,一旦发生,很可能是腺样囊性癌。 多原发性肿瘤常见于腮腺,以沃辛瘤为多。 成人唾液腺肿瘤良性多于恶性,儿童恶性多于良性。 多形性腺瘤和粘液表皮样癌女性多于男性,沃辛瘤男性多于女性。 临床表现:良性肿瘤多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常无意中发现,活动,无粘连,无功能障碍。表面光滑或结节状。恶性肿瘤多有疼痛,生长较快,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有粘连,甚至浸润神经组织,导致神经功能障碍。 腮腺肿瘤80%位于浅叶,表现为耳垂下、耳前区或腮腺后下部的肿块。良性肿瘤即使体积巨大,也不出现面瘫症状。恶性肿瘤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瘫症状,有的以面瘫为主诉就诊。侵犯咬肌时,张口受限;腮腺深叶肿瘤突向咽腔时,表现为咽侧膨隆,或软腭肿胀。肿瘤位于升枝后缘和乳突之间时,触诊不活动,界限也不清楚,不应视为恶性标志。 颌下腺肿瘤表现为颌下三角肿块,良性者常无自觉症状,恶性者侵及舌神经时出现舌痛及舌麻木。舌下神经受累时,舌运动受限,伸舌时歪向患侧,可出现舌肌萎缩及舌肌震颤。肿瘤侵及下颌骨时,与下颌骨融合一体而不能活动。 舌下腺肿瘤不易早期发现,可表现为口底溃疡,舌活动受限。 小唾液腺肿瘤腭部常见,一般发生于一侧腭后部及软硬腭交界处。硬腭肿瘤因为腭粘膜较厚,腭腺腺叶间纤维直接与骨膜相连,故肿瘤固定而不活动。恶性肿瘤,特别是腺样囊性癌,可伴有疼痛或烧灼感,肿瘤可有溃疡坏死。 磨牙后腺以粘表为主,因肿瘤有黏液性分泌物,易被误诊为黏液囊肿,或因伴发炎症而误诊为冠周炎或骨髓炎。 舌腺肿瘤多位于舌根部,以恶性肿瘤多见。主要症状为疼痛,异物感及吞咽障碍。触诊可及肿块,但表面粘膜完整。特点:1,病变位于粘膜下,靠后,不易早期发现。 2,舌部血液及淋巴循环丰富,加之活动频繁,易发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 唇腺肿瘤少见,上唇多于下唇,多为良性肿瘤。 诊断: 1,临床诊断: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年龄,病期,症状,性别及部位;通过望诊、触诊等检查,可初步判断肿瘤的性质。 2,影像学诊断: 腮腺和颌下腺肿瘤禁忌作活检,易种植。 B超、CT检查。 3,细针吸活检:0.6mm的针头,吸取少量组织送细胞学检查。 4,病理学诊断及分类: 石蜡切片诊断.WHO分类(P.298) 5,治疗: 以手术为主,多数肿瘤包膜不完整,单纯沿包膜剥离,常有复发,故手术应从包膜外正常组织进行,同时切除部分或整个腺体。 位于腮腺浅叶的肿瘤,作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加面神经解剖。深叶的肿瘤,需同时摘除腮腺深叶。除高度恶性肿瘤以外,应尽可能保留面神经。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