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藏大地上现代农业实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后藏大地上现代农业实践

后藏大地上现代农业实践   秋初的后藏大地,年楚河畔,秋高气爽,青稞飘香,素有“西藏粮仓”之称的日喀则地区陆续迎来收割季节。位于年楚河畔的白朗县,今年首次大规模运用现代农业机械进行秋收。9月5日,在巴扎乡金嘎村边广袤的农田里,成队的农业机械往来驰骋,用机械化手段,迅速将金灿灿的青稞收割、运输、储存。“过去秋收要用两个半月以上的时间,现在20多天就可以颗粒归仓。”彭仓村党支部书记边巴顿珠很是兴奋。   在忙碌的表象之下,白朗县一场变革正在“破茧而出”。山东省援藏干部正在和当地各族干部群众一起,开展一场在西藏历史上具有“革命性”的现代农业实践。在年楚河两岸可以预见农业机械有望取代人力,承担起春耕秋收的重任;旺盛的需求和产业化的发展,让传统农产品青稞焕发生机,青稞制品正在大步走向市场;世世代代在农田里劳作的藏族农民,熟练掌握了温室大棚种植技术,不仅自己致了富,更是走出家门,去向远方“传道授业”。现代农业的雏形,正在后藏地区的白朗县显现。   西藏农业发展迎来“革命性变化”   日喀则地区白朗县位于后藏地区年楚河畔,这里地势平缓、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有着悠久的高原农耕历史,是西藏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   据介绍,白朗县辖2镇9乡、111个行政村,总户数7033户,人口45856人,其中,农牧业人口43960人。全县耕地面积12.74万亩,草场总面积350万亩。   今年5月4日,在白朗县彭仓村村口的农田里,插着彩旗的拖拉机、旋耕机、播种机等大型农机往来驰骋,身后翻起滚滚深黑色的“土浪”。不少身着藏装的村民站在耕地旁观看,脸上荡漾着笑容。记者看到,这些农机中,有90马力的四驱动拖拉机,据说一个小时就可以耕地、播种200亩。   当日,山东省农业机械捐赠暨白朗县现代农机化示范县项目启动仪式举行,白朗县成为西藏自治区首个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山东省援藏干部、白朗县常务副县长郭象峥说:“前两年试点,后三年推广,白朗县计划用五年时间在所有平原地区实现农业机械化。”   “农机设备的应用把农民从高强度的田间劳作中解放出来,为增收致富提供了条件???白朗县藏族女县长贵桑说。   中共日喀则地委书记丹增朗杰说:“从‘二牛抬杠’到现在的机械化作业,这是一场革命。通过实施农业机械化,可以将大量的劳力从地里解放出来,投入到第三产业或者劳务输出,可以显著增加农民的现金收入,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   山东援藏干部领队、日喀则地委副书记张宁波认为,日喀则农区要实现高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四个确保”(确保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确保国家安全和西藏长治久安,确保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农业的大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科技,靠科技发展现代农业。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白朗县确定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引入农机公司进行市场运作。县里还成立了11个合作社,在管理、政策、资金、服务、信息等方面为农民提供便利,以加强对农机市场的管理和有效应用。   如同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借助民主改革的春风,西藏农村以铁犁替代木犁一样,如今在年楚河两岸打造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又是一场“革命性的变化”,标志着西藏高原的农业生产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以白朗县为试点,西藏自治区正在积极探索高原地区现代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新路子,逐步扩大试点示范辐射力度,从而进一步解放社会生产力,推动西藏高原现代农业的大发展。   产业化发展让传统农产品青稞焕发生机   据研究成果表明,生产于青藏高原上的农作物青稞,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食物。青稞中富含β-葡聚糖、黄铜类等营养物质,特别是β-葡聚糖的含量为“世界之最”,食用青稞对降低血脂、增加胃动力、预防高血压、糖尿病等具有独特的保健作用。   曾几何时,不少藏族干部职工食谱上的主食糌粑,逐渐变成了米饭、面食。如今,这一现象又在悄然转变,越来越多的藏族人开始回归传统美食糌粑,越来越多的汉族群众也渐渐喜欢上这种健康的高原食品。除了传统的青稞制品糌粑、青稞干片、炒青稞等食物外,青稞啤酒、青稞饼干、青稞方便面等采用现代工业技术的青稞制品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并受到追捧。需求的增加,让青稞这一高原传统农产品焕发出勃勃生机。   十几年时间里,白朗县的“洛丹”牌糌粑,就从一个小作坊的无名产品,发展成为西藏的知名品牌。记者来到白朗县康桑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公司位于噶东镇贵热村田野与树林之间,其“洛丹”牌糌粑完全采用传统水磨加工而成。据公司农民经理罗布丹增介绍,企业一年收购青稞500万公斤,生产糌粑400万公斤。   记者看到,罗布丹增最大的糌粑加工厂依地势顺坡而建,一条小河穿厂而过。加工车间里传出哗哗的水声,飘溢着炒青稞的清香,记者隔着玻璃窗看到,整齐排列的水磨在河水驱动下,陀螺般飞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