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西方音乐史教学内容科学设置.doc

浅议高校西方音乐史教学内容科学设置.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议高校西方音乐史教学内容科学设置

浅议高校西方音乐史教学内容科学设置   摘 要:“西方音乐史”是一门专门介绍西方音乐历史发展的研究性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是阐述西方音乐文化发展的渊源、脉络、特点及其国际性的流传影响等等。“西方音乐史”课程除了是全国各大音乐学院和高师音乐艺术院校的基础必修课程外,还是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公共选修课的热门课程之一。本文围绕“西方音乐史”课程教学内容的科学设置这一核心内容,结合兰州商学院艺术学院教学现状,就目前“西方音乐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系统分析,提出改革的一些基本思想及实施方法,进而达到优化“西方音乐史”教学现状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西方音乐史;教学;授课   一、改变授课计划   当今,在我国大多数音乐专业的教学大纲中,都将“西方音乐史”课安排在三年级的课程当中,我校也不例外,个人认为这是不恰当的。作者在从事“??方音乐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多次遇到四年级将要毕业的学生,和我谈及这样的感受:“在我完整地学习了“西方音乐史”之后才更深刻地领悟到我所演奏(唱)的音乐的真谛,可是马上要毕业了,没有更多的时间,将学习到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音乐当中。这门课如果能在二年级的时候开设,我的音乐表现力肯定要比现在好很多。”的确,现行的授课计划没有考虑到“西方音乐史”对学生专业课学习的重要影响,同时作者还发现,授课计划还忽略了“西方音乐史”与另一门重要课程——“中国音乐史”的联系。如果能将“西方音乐史”课安排在二年级的课程中,与“中国音乐史”课同步进行,通过课程的学习,发掘中西方音乐文化发展轨迹的相似之处及各自具有的鲜明特色,则可引导学生用一种更为开阔、更为深远的视野关注人类的音乐,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体现在“中国音乐史”及“西方音乐史”的教学实践中。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印象更加深刻,更好地掌握这两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   二、授课顺序由浅及深   西方音乐作品不仅内容、形式、体裁、题材都非常广泛,而且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等诸多音乐表现手段也复杂多变。现今综合大学音乐系的大部分学生理论基础都比较薄弱,所以,按年代顺序的传统教学,往往会使学生由于自身音乐涵养和音乐分析能力的不足而导致听不懂巴赫的复调音乐,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大型奏鸣曲、歌剧和交响曲,而恰恰这些正是西方音乐历程中最为突出的方面,因而,作者认为应如同约瑟夫·马克利斯在《西方音乐欣赏》的序中所说那样,从符合学生审美心理的方法入手,从最为浅显的程度不断向较为高深的水平发展,从学生最熟悉的19世纪的浪漫主义,回溯到18世纪的古典主义,再回到更古老的音乐,最后进到20世纪。这样,李斯特、莫扎特、巴赫、马勒、肖斯塔科维奇就以他们音乐的关系而依次出现。实践也证明,这种阶梯式的从简单到复杂、从熟悉的到较为不熟悉的教学内容安排,深受学生们的欢迎。这样以最自然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逐步得到提升。   三、延展授课时间   按照现行的教学大纲计划,“西方音乐史”的授课计划通常被分配在一个学年。而“西方音乐史”的教学内容浩如烟海,教学范围庞大复杂。其中包含多如繁星的作家作品,悠远漫长的历史跨度和纷繁多变的风格流派。“西方音乐史”的教材在上一世纪版本繁多,自从2001年《西方音乐通史》一书出版之后,各学校“西方音乐史”的教材使用情况才基本得到了统一。于润洋先生的《西方音乐通史》是属于教育司主持编写的系列教材《中国艺术教育大系》中的一册,这本教材不仅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西方音乐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呈现的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也对巴洛克之前以及20世纪音乐增添了许多内容,是我国音乐理论家近些年辛勤探索的丰厚硕果。这本教材较之之前的众多版本,内容更加全面,对于不同时期的音乐内容讲解得更加细致深入,仅浪漫主义一个时期的内容就有121页。因此,在一个学年短暂且紧凑的学时内,教师只能就最经典的代表简单地作概括性的介绍讲解,无暇深入展开,尤其从巴洛克时期开始作曲家作品开始增多,某些作品既庞大又复杂,一、两节课也不能讲清楚,所以大部分“西方音乐史”课程内容的讲述和音乐的欣赏往往流于表面。而学生疲于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不能真正把握音乐史发展的脉络,更不能深入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流派、音乐风格、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等。如果我们再对教学内容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展,原有课时就显得更加捉襟见肘了。   四、开设研讨课及专题讲座   为了更好地满足希望继续深入学习西方音乐史学生的意愿,应鼓励教师开设有关“西方音乐史”的研讨课及专题讲座。研讨课的教学方式应是以小组形式与授课教师就西方音乐史某一专题共同开展研究,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小组讨论,进行口头辩论和写作训练,引导学生冲破教材的局限,主动发掘课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从而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并获得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另外,每学期还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