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大西北苍凉守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嘉峪关大西北苍凉守望

嘉峪关大西北苍凉守望   阿尔,上世纪70年代生,媒体从业者,策划人。银川市诗歌学会会长,著有诗集《里尔克的公园》、《银川史记》,人文随笔集《秘境之旅》等,即将出版音乐随笔集《黑胶时代》。现居宁夏银川。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比山海关还要早建9年。这里地势险要,南面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面是连绵起伏的黑山,两山之间只有15公里,是河西走廊西端最狭窄的地方,被称作“河西第一隘口”。但就是这样一座固若金汤的雄关,在建成100余年后,明王朝竟将关城外以西的居民悉数内迁,将大片土地抛弃,它由此成为闭关锁国之城垣。   到了河西走廊,不能不去嘉峪关。一路上,那些蜿蜒起伏的长城沉甸甸的,在西北大地那肃杀的秋天里或隐或现。也许,只有在此刻,你才会意识到“沧桑”这个词的真正含义。   我到达嘉峪关那天,却是干旱的当地难得的雨天,绵绵的雨丝悄然洗刷着高大的城墙,而远处的湖面,显出一些颇似江南水乡的绿意来。天穹低低的压着,那些箭楼无声地耸立着,带给我更多的追索意味,并迅速蔓延开去。   在淅沥的雨中远望嘉峪关,它有如一座巨大的城。此时天空是阴暗的,但它和东西两侧的长城,从大地上突起,在雾气里延亘至天际。于是,一种凝重就这样上升了,我们只能这样说:瞧,这,就是历史。   作为明代万里长城的西起点,嘉峪关是其沿线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为壮观的古代军事城堡,素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美誉,也是历代王朝戍边设防的重地,更是古代丝绸之路及东西文化交流的交通要道。   嘉峪关比山海关早建9年   在匈奴语中,“嘉峪”意为“美好的峡谷”。而嘉峪关则因嘉峪山而得名——嘉峪山,以山凭险,汉代设“玉石障”,五代有“天门关”,元代更名“嘉峪山”,取“林泉秀美,涧壑寂寥”之意。但这样的记载也只能出现在史书里了:“走出嘉峪关,两眼泪不干。向上看,天是灰蒙蒙的天;向下看,全是戈壁滩。”这首民谣如此形容当年嘉峪关的荒凉情景。   嘉峪关在先秦为西羌地,秦为乌孙地,西汉初为匈奴昆邪王地。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病击破匈奴右地,“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从此,嘉峪关一带属酒泉辖地。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比“天下第一关”山海关还要早建9年。这里地势险要,南面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面是连绵起伏的黑山,两山之间只有15公里,是河西走廊西端最狭窄的地方,被称作“河西第一隘口”。据史料记载,明代以前,这里一直是“有关无城”。   明王朝建立后,为了加强河西的军事防御,征虏大将军冯胜收复河西后,便在此选址建关,以控制西去的交通要道。不过这嘉峪关的修建,从建关到成为坚固的防御工程,前后竟经历了160多年: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嘉峪关首筑土城,明弘冶八年(公元1495年),肃州兵备道李端澄主持修建关楼,前后相距120多年。11年后,也就是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8月至次年2月,李端澄才修建了内城,以及官厅、仓库等附属建筑物。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尚书翟銮视察河西,认为这里必须加强防务,于是在关城上增修敌楼、角楼等,并在关南关北修筑两翼长城和烽火台。至此,一座规模浩大,建筑宏伟的古雄关挺立在戈壁岩岗之上。   远望嘉峪关,它像一队威武雄壮的战士,屹立在两山之间、伸出双臂,牢牢地扼守着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   征夫的血泪,存在与湮灭   随着雨水的敲打,我们走进嘉峪关,沿着城墙感受这座雄关的独特魅力。   雨下得越来越猛烈了,相机的取景框和远处的箭楼模糊了,脚下泥泞,沙砾被雨水冲刷得亮晶晶的。四周寂静,高大的城墙,古色古香的门楼建筑,灰暗的天空以及这个秋天的嘉峪关,使我们一时忘记了这里曾有长达600多年的金戈铁马、硝烟四起的苍茫历史。   嘉峪关城以内城为主,是关城的核心和主要工程。内城只设东西两门,东为“光华门”,意为紫气东升,光华普照;西为“柔远门”,意为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关城墙上建有东、中、西3座城楼,巍然对峙,气势壮观。登关楼远眺,长城似游龙浮于戈壁瀚海,若断若续,忽隐忽现,塞上风光尽收眼底。关城内则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东门外建有关帝庙、版楼、戏楼等。整座关城建筑布局精巧,气势雄浑,与远隔万里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遥相呼应。   嘉峪关城在修建过程中,演绎出许多民间故事,对这些,我却没太多的兴趣。这些看似饶有趣味的故事,不知遮掩了多少工匠、民夫的血泪,在西北大地上游历,巨大的城堡,高耸的古塔,还有那些恢弘的长城,确实令人着迷和赞叹,却很少有人会提及那些伟大工程的建造者——那些无名者并非不想把自己的英名流传于后世,可是谁又敢于冒着杀头甚至灭族的危险,在那一块块砖瓦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呢?对于这些湮没在历史中的人物,我们的忽视已经成为正常。就像那些在雨水冲刷下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