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疗疗效观察.ppt

针灸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疗疗效观察.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针灸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疗疗效观察

针灸配合早期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67例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 方法:将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观察组,针灸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针灸配合早期康复训练。 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针灸组。 结论:针灸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后遗症的产生。 关键词 针灸 早期康复训练 周围性面瘫 周围性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神经内科和康复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以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发生雨一年四季任何年龄[1,2]。 笔者通过针灸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67例,疗效显著。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3年10月就诊的67例患者,按照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针灸组32例,男19例,女13例,观察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8—69岁,病程2d—31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上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根据1993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临床常见疾病诊断标准》 [3],发病前常有劳累、受寒、受风史,部分患者发病前有耳内(或耳后)疼痛及面部不适感。起病急,出现一侧(偶为双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可伴患侧舌前2/3味觉障碍,少数可有耳鸣、听觉过敏或外耳道疱疹等。 中医诊断标准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以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突发一侧面部表情消失,口角歪斜,一侧额纹、鼻唇沟变浅或消失,不能皱眉蹙额,闭眼乏力,流泪,部分患者起初时或发病前还有耳后疼痛,严重是可出现味觉听觉障碍。 病例纳入标准 符合周围性面瘫中西医诊断标准 签署进入研究知情同意书 病例排除标准 不符合周围性面瘫的中西医诊断标准。 经临床诊断为桥脑病变、手术后遗症、腮腺病变、多发性神经炎等引起的面瘫 颅内肿瘤、脑血管意外及脑外伤所致的中枢性面瘫者。 妊娠早期和产褥期妇女,不能耐受针灸治疗和配合不佳者。 严重糖尿病、高血压、精神病患者。 病例剔除标准 临床资料不全无法判定疗效、安全性。 晕针、怕针、严重不良反应、特殊生理期等不能继续接受治疗。 使用其他影响疗效的药物和疗法。 治疗方法 针灸组 取穴[5]:四百、颧髎、地仓、颊车、阳白、鱼腰、翳风均取患侧,合谷取双侧,风寒证加风池,风热证家曲池,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颏唇沟变浅加承浆,皱眉困难加攒竹,鼻唇沟变浅加迎香,恢复期或体虚者加足三里。留着30分钟,1次/天,十次为一疗程,治疗期间避免风寒、忌辛辣,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 观察组 在针灸治疗基础上配合康复训练[6],在周围性面瘫早期,患者即可行康复训练,训练分主动和被动训练两部分,被动运动即采用按摩手法,对面部眼轮匝肌、口轮匝肌等环形肌施以圆形按摩,对咬肌、颊肌等施以螺旋按摩。主动运动是患者自助完成的,如闭眼、抬眉、耸肩、示齿、努嘴、鼓腮等训练,疗程同针灸。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7]:根据治疗前后面部分级系统(FGS)评分法,包括自然对称法(FGSR)、自发运动(FGSM)和联带动作(FGSS),采用尼莫地平评分法来判断其疗效。即[(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前积分]x100%,以百分数来表示,并结合临床体征来判断疗效。 痊愈:临川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 显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治疗后面部分级系统评分减少50%以上。 好转:症状和体征减轻,治疗后面部分级系统评分减少21%-50%。 无效:经4个疗程,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变,治疗后积分减少21%一下。 3.讨论 参考文献 * *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