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体裁辞典词曲.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章体裁辞典词曲.doc

七、词〓曲 词/ 词 总〓类 【词】文体之一。也作“辞”。始于唐,盛于宋。由古代乐府演变而成,其后又递变为曲。也称“诗余”、“长短句”。宋张表臣《珊瑚钩诗话》:“感触事物,托于文章,谓之辞。”宋严羽《沧浪诗话》:“词,《选》有汉武《秋风词》,乐府有《木兰词》。”明胡震亨《唐音癸签》:“进乎文为辞。”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因其立辞之意曰辞,本其名篇之义曰篇。”明胡应麟《诗薮》:“乐府之体,古今凡三变,汉魏古词一变也,唐人绝句一变也,宋元词曲一变也。”《四库提要·集·词曲类》:“三百篇变而为古诗,古诗变而近体,近体变而词,词变而曲。”清王兆芳《文体通释》:“辞者,本字作词,意内而言外也,嗣也。刘熙曰,令撰善言,相续嗣也。《易》曰:圣人之情见乎辞。凡文皆曰词,其韵文无主名者,专曰词。主于言语嗣续,宣意流情。”清吴曾祺《文体刍言》:“辞之为体与赋同,盖皆诗之附庸,后乃自为大国。” 【诗余】词之别称。也称“长短句”、“填词”。明徐师曾《文体明辨》:“诗余者,古乐府之流,而后世歌曲之滥觞也。盖自乐府散亡,声律乖阙,唐李白氏始作《清平调》、《忆秦娥》、《菩萨蛮》诸词,时因效之。厥后行卫尉少卿赵崇祚辑为《花间集》,凡五百阙,此近代倚声填词之祖也。宋初创制渐多,至周侍制(邦彦)领大晟府乐,比切声调,十二律各有篇目。柳屯田(永)增至二百余调。一时文士,复相拟作,富至六十余种,可谓极盛,然去乐府远矣。”“而金人始为套数。曲有南北二体,九宫三调,其去乐府,抑又远矣。近时何良俊以谓诗亡而后有乐府,乐府阙而后有诗余,诗余废而后有歌曲,真知言哉!要之乐府诗余,同被管弦,特乐府以白敫径扬厉为工,诗余以婉丽流畅为美,此甚不同耳。然诗余谓之填词,则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至于句之长短,虽可损益,然亦不当率意而为之。”“至论其词,则有婉约者,有豪放者。婉约者欲其辞情酝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虽各因其质,而词贵感人,要当以婉约为正。否则虽极精工,终乖本色,非有识之所取也。”况周颐《蕙风词话》:“诗余之余,作赢余之余解。唐人朝成一诗,夕付管弦,往往声希节促,则加入和声,凡和声皆以实字填之,遂成为词。词之情文节奏,并皆有余于诗,故曰诗余。” 【雅词】词的别称。宋曾忄造《乐府雅词引》:“余所藏名公长短句,裒合成篇,或后或先,非有诠次,多是一家,难分优劣,涉谐谑则去之,名曰乐府雅词。”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序》:“考宋人乐章,辄以雅相尚,传世有张安国《紫微雅词》,赵彦端《宝文雅词》,曾徽《乐府雅词》,《宋史·艺文志》有《书舟雅词》,《岁时广记》引《复雅歌词》。” 【大晟词】宋代,大晟府所制造的乐词。崇宁中,宋徽宗设立大晟府,制作新乐,以周邦彦为提举,命词人乐师讨论古音古调,又增设慢、引、近、犯等新曲调。作者依调填词,世称大晟词。 【白话词】用白话填写的词。宋代至为发达,欧阳修、柳永就有相当数量接近口语、通俗浅近的白话词作品。如欧阳修的《踏莎行》、《蝶恋花》、《渔家傲》,柳永的《望海潮》、《夜半乐》等。 【小令】①词体之一。明武陵逸史《类编草堂诗余》以五十八字以内的词为令。清万树《词律发凡》:“自《草堂诗余》有小令、中调、长调之目,后人因之。《词综》所云,以臆见分之,后遂相沿,殊属牵率者也。钱唐毛氏云,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古人定例也。此亦就《草堂诗余》所分而拘执之,所谓定例,有何所据。故本谱但叙字数,不分小令、中长之名。”清徐钅九《词苑丛谈》:“唐人长短句皆小令,一名可演为中调、长调,或系之以犯近慢,不能以字数分。” ②散曲之一体。《元燕南芝庵论曲》:“乐府不可似街市小令。”元周德清《中原音韵》:“乐府小令两途,乐府语可入小令,小令语不可入乐府。”明王骥德《曲律》:“周氏谓乐府小令两途,所谓小令,盖市井所唱小曲也。”仅有一支曲子,一韵到底;只有带过曲、集曲,重头是例外。元人也称“叶儿”。分为五类:小令、摘调、带过曲、集曲、重头。 【中调】词体之一。以其词调长短适中,故名。明武陵逸史《类编草堂诗余》以五十九字至九十字者为中调。 【长调】词体之一。以其词调较长,故名。明武陵逸史《类编草堂诗余》以九十一字以上者为“长调”。②诗体之一。唐李贺《申胡子咸角篥歌序》:“奉官北郡,自称学长调短调,久来知名。”胡才甫《笺注》:“长调即七言诗,短调乃五言诗。”但此五言七言必须合歌,与一般吟咏之诗不同 【令引近慢】唐宋乐词的四种体载。它们的区别在于节拍的不同:令,是令曲,即小令,每片四拍;引、近,每片八拍,必要时可增辅拍;慢,即慢曲,每片八拍。令词短小,引、近接近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