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桃花扇”意象诗学传统
论“桃花扇”意象诗学传统 摘要:《桃花扇》是清人孔尚任的传奇佳作,它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观朝政得失、文人聚散,反映了明末残酷激烈的政治斗争和弘光小王朝的兴亡历史。在这部剧中,桃花扇作为侯李定情的标志、离合的象征以及历史的见证贯穿全剧。同时,桃花扇以一个复合的主题意象出现,具有深刻的内涵,它在剧中的作用和含义与比兴等诗学传统具有深层联系。 关键词:桃花扇;意象;诗学传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2-0115-03 桃花在中国古代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蕴含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感和生命意识,而扇子也凝聚了中国文人无穷的才情,历代的才子赋士都留下了大量与扇子有关的诗词歌赋和文学作品。清人孔尚任的传奇佳作《桃花扇》巧妙糅合了桃花和扇子,使桃花扇作为一个复合的意象贯穿全剧。 在《桃花扇》中,作为线索道具的扇子,经历了从“诗扇”变为“桃花扇”的过程。作为“诗扇”,它是侯方域与李香君定情的标志;作为“桃花扇”,它是二人悲欢离合的象征,同时也见证了明末那段动荡不安的历史。而以复合意象出现的桃花扇,不仅象征香君的青春美艳和坎坷身世,也象征她坚守爱情和正义的高洁志向。由桃花衍生出的桃源意象还寄寓了作者秘而不宣的社会理想,充满了意味深长的内在涵义。 桃花扇作为线索和主题意象贯穿全剧,它在剧中的作用和含义与比兴等思维方式有深层的联系。 一、比兴手法的运用 《诗经》的出现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它不仅给中国文学史添上辉煌的一笔,而且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创作的基本思维模式,即比兴的思维。比兴思维作为中国古典文艺学中极为重要的创作观念,指导了历代文人作家的创作,孔尚任在对桃花扇意象的选取和表达上也运用了这一思维。 首先是运用兴的手法引出桃花扇这一主题意象。“兴者,托事于物”,“兴”意即触物兴词。客观的事物触发作者的情感,从而使作者借助这一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桃花扇作为侯李的定情信物贯穿整部剧作,而在其中起抛砖引玉作用的就是扇坠,这一意象在作品中只出现两次。《访翠》写李香君与假母到暖翠楼做盒子会,侯方域登门拜访不成,随之在柳敬亭等人的陪伴下也到暖翠楼寻香君。当时笙箫齐鸣,侯方域以扇坠向素未谋面的李香君示爱。这是扇坠的首次登场,为下文诗扇的出现埋下了伏笔。扇坠的第二次出现是在《眠香》出,赠扇之后,众人调笑两位新人,李香君因身材娇小,故被取了个“香扇坠儿”的浑名。由《访翠》的扇坠示爱到《眠香》的诗扇定情,扇坠在赠扇前后出现,两人的爱情因此与扇子紧密联系在一起。 其次是比的手法的运用。“比者,比方于物”,比即比方,借一个或多个事物来比喻作者的思想情感,体现在诗歌中有个别地方用比,也有整个形象是比。孔尚任把李香君与桃花扇的意象主体桃花作比,体现在:李香君是一枝香艳的桃花。李香君的美貌通过桃花这个意象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这是作者首先呈现给受众的。如定情之际,侯方域在扇面上题了一首七绝:“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借此表达他对李香君的赞美和爱慕。又如《却奁》中杨龙友所唱:“正芬芳桃香李香,都题在宫纱扇上。怕遇着狂风吹荡,须紧紧袖中藏。”“正芬芳桃香李香”,桃李芬芳灿烂,这暗喻李香君正处于青春年华,美丽可人、风流妩媚。以桃花喻美人,在历代的诗歌中沿用已久。《诗经》的《周南?桃天》:“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用明艳绽放的桃花比喻年轻美貌的少女,形象地描写了其出嫁的情形。此后出现大量以桃花比喻女子青春美丽、光彩照人的诗作,如曹植的《杂诗六首》之四:“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嗍唐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不知何处去,人面桃花相映红。”孔尚任继承了以桃花喻佳人这一传统文化内涵,极力刻画李香君的美貌。 然而,这枝美艳不可方物的桃花在当时严酷的社会环境中难逃悲惨的命运,因此李香君又是一枝受困的桃花。《选优》一出的下场诗:“曲终人散日西斜,殿角凄凉自一家。纵有春风无路入,长门关住碧桃花。”这里的碧桃花指的就是李香君。她此时被强征人宫学戏,一入侯门深似海,这戒备森严的宫门一进,怕是再难有出来的一天了。在中国诗歌史上,碧桃意象常用来指美好的事物被阻隔。如唐代郎士元《听邻家吹笙》诗:“风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宋代秦观《虞美人》词:“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碧桃被用来比喻人生受困的处境,在剧中则暗示了李香君爱情失落、屡遭迫害、飘零无依的人生。此外,李香君又是一枝饱经风雨的寂寞桃花。这一意象仅《题画》一出就出现多次,如: (小生扮山人蓝瑛上)美人香冷绣床闲,一枝院开独闭关。无限浓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