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苦力”对晏阳初平民教育运动影响
论“苦力”对晏阳初平民教育运动影响 【摘 要】晏阳初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从美国学成归国,立志投身平民教育事业,以教育救国。随即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平民教育运动,旨在扫除文盲,为中华民国培养合格的公民。晏阳初所以选择从事“下层”平民的教育工作,同他留学期间赴法为华工服务的经历密切相关。正是这段与“苦力”共同生活的经历使得晏阳初决心以平民教育事业为终生志业,在此期间开展的华工教育活动也为他回国后发起的平教运动提供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晏阳初;苦力;华工;平民教育运动 近代早期从魏源、林则徐起,到康有为、梁启超,一直有教育救国的主张,晚晴政府向美国派遣留学生也是希望他们学成后能以“西学为用”成为国家改革之人才。二十世纪初由美国留学归来的晏阳初积极开展教育改革运动,他说,“中国不必亡,亡不亡全在教育界。教育界可以支配中国,支配前途,改造社会,有史可证”。i 促使晏阳初将毕生心力投身于平民教育运动的因素有很多,他常说“‘三C’影响了我一生,就是,孔子(Confucius)、基督(Christ)和苦力(Coolies)”。其中早年与“苦力”的接触,使他体会到“来自四海的民间疾苦和智能”,无疑对晏氏志业的选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ii 一、早期与苦力的“不解之缘” (一)蜀道之上初遇苦力 晏阳初在晚年回忆到初识劳工之苦的情景,可追溯至1903年与大哥一同赴保宁府西学堂的求学之路上遇到的以贩盐为生的苦力。在与这些苦力同行的日子里,他们艰险的求生环境和贫陋的生活条件给还是“小孩子”的晏阳初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贩盐的艰苦,非亲见者难以想象。他们每人背着一二百斤的盐包。爬山越岭时,气喘不休。下山也难,匍匐而行,万一落足不稳,会翻跟头滚下去”,“睡前,苦力解开上衣,用一块布沾着水,洗涤肩背上的血汗。黑紫的疤痕,布满肩背,看来好吓人。”他感叹:“劳力者呀!这是我第一次与你们共同生活,我稍稍体会到你们的痛苦和坚韧。”晏阳初开始朦胧地意识到:“民间的疾苦,必须从生活中去了解。”iii (二)远赴法国为“苦力”服务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初,中国与英法两国达成协议,将10多万华工送到欧洲战场,一部分在军需厂做工,一部分在战场从事送弹药、挖战壕、修工事、运伤病等工作,工作条件十分艰苦。iv这些华工来自社会底层,以贫苦农民居多,文化水平低,不通外语,无法同当地人沟通,常会和军官造成误会。加之繁重的劳动和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使得他们在休息时间喜欢聚众赌博,甚至酗酒打架,带队军官同华工的冲突时有发生,其中也不乏军官们的仗势欺压。基于这种情况,北美青年会遂筹款创办驻法华工青年会,并在美国各高校招募中国留学生赴法,成为服务华工的干事。即将在耶鲁大学毕业的晏阳初于1918年5月报名应征,自愿远赴法国到华工服务中心工作。1918年6月,晏阳初来到法国北部的布朗(Bonlogue),在那里有5000多名华工,青年会的志愿者主要为华工提供翻译、传达、写家信和汇款服务,“中国的动态,欧洲的战况,也是华工所关心的。各工营分发有英文的新闻简报,服务的学生摘要翻译,再为他们口述”。v 二、“苦力”促成一生志业之选择 1920年7月,晏阳初乘船离开美国,于半个月后抵达上海,回到了阔别八年的祖国。回国后,他加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并开始了将倾注其一生精力的平民教育运动。 (一)苦力之“苦”与苦力之“力” 如果说多年前在蜀道上与贩盐苦力的短暂相处让尚属年幼的晏阳初开始朦胧的对民间疾苦有所体会,那么赴美留学后的青年晏阳初志愿远赴法国为华工服务,这段长时间同“苦力”接触的经历,则对其投身平民教育事业的选择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从华工身上,晏阳初认识到了苦力之“苦”与苦力之“力”。他每天看着这些华工从事着装卸粮食物资、挖战壕、修铁路、掩埋尸体等繁重的体力工作,又身在异乡,不免思乡情切,内心十分煎熬,还要不时被军官们欺压,实在很苦。同时,他们无论在祖国还是在异乡,均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求知的权利被扼杀,可谓是“苦中之苦”。但通过劳工们自发排演的戏曲和认真努力地认字学习,他又看见了苦力们身上所具备的能力,他们不仅在体力上能具备完成繁重劳动的力量,在智识上也能够学习文化知识,明白人生的道理。这无疑让晏阳初发现了一个为大多数知识分子所忽略的教育方向――平民教育。 (二)平民之“平”与平民之“民” 晏阳初在法国同这些“苦力”的接触让他对平民教育产生了深刻的认知,认为平民教育的“平”是一个很好的字,有两大意义。“一方面,是平等的意思。不管是黄人、白人、黑人、穷人、富人、人格都是平等的。有了人格的平等,进一步求教育的机会平等,平社会之不平……另方面,平是天下太平。如果人人无机会受平等的教育,天下不会太平。” vi晏阳初在法国为华工开展的识字、办报的教育活动,不仅让苦
文档评论(0)